1994年,中国经济改革正在如火如荼之时,42岁的林毅夫和一群志同道合的留学归国学子一起到北大创立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实现了他们多年的梦想――建立中国自己的经济学研究重镇。而这个曾经挤在一间陋室的“圆梦之地”,今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学界名副其实的思想“金矿”,引领着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潮流。
辉煌的发展历史
1994年8月17日,北京大学第347次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成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明确中心为实体机构。并任命林毅夫为中心主任,易纲和海闻为中心副主任。一开始,中心仅被当作北大的学术“特区”,办公室设在北大老地学楼109号。
1995年,宏观调控进入了最关键的时刻,改革面临着许多宏观手段无法解决的死角。6月6日,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内发生了一场就国企改革核心问题发生的辩论,而这场辩论最后蔓延到整个经济学界,并使国企改革的理论研究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许多核心问题在理论层次得到了廓清。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从此走到了国企改革的最前沿,其学界地位就此铸成。
1996年9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迎来了首批硕士和博士。
1998年,尽管成立只有短短的三年,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经济学界和政策研究部门已经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开始向政府部门和国际机构承揽了一系列重大项目。同年,北大国际MBA诞生,这是北京首家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北京大学跨世纪对外合作项目。
2000年,国内治理通货紧缩越来越紧迫,林毅夫、易纲以及后来加入的宋国青就此问题展开了一场深入持久的辩论。这场政策争论的影响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对目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分析。而中心也在这场政策研究的辩论中走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
2003年,突如其来的SASR袭击了正在起飞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教职员工积极参加了抗击SARS的“战斗”。以林毅夫、海闻、胡大源为首的学者们在SARS肆虐的100多天里,主动请战,分析SARS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将每天的病疫报告进行数理分析,为决策部门进行参考,被决策部门高度评价。
2004年正值十周岁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在隆重的庆典之后又传来佳讯,当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2005年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在业界连获殊荣。3月,《财富》(中文版)评选的2005年中国工商管理教育调查结果显示,北大国际MBA荣获“中国最具市场价值的商学院”。4月《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北大国际MBA毕业生成为中国内地挣钱最多的MBA毕业生。6月,《第一财经日报》联合中国留美经济学会推出“中国内地经济学教育研究能力排名”的测试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位列榜首,其中经济学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两个一级指标均位居榜首。同年,12月,在第二届商学院院长论坛上,林毅夫指出了现今中国MBA教育的三大弊端:“应对竞争光靠降学费”“教师对教学内容一知半解”“核心教育有悖中国国情”,重新引发社会对商学院教育的反思和思考。
2006年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引起世界瞩目,2月,林毅夫受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邀请,出席2007至2008年度的讲座,这是世界顶级经济学讲坛邀请的第一位中国学者。6月,中国女经济学者研究培训项目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启动,这被认为是推进中国女经济学者研究培训的一项重要举措。10月,李玲教授被请进中南海,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解国外医疗卫生体制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学者关于中国医改的讨论,再一次让中心成为政策讨论的聚焦点。
2007年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继续加大对外合作,3月,瑞典“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在斯德哥尔摩商学院成立,就经济和商业研究、教育、研讨会以及咨询建议等开展活动,以加强瑞中在经济、商业和研发方面的联系,帮助瑞典深入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及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同月,在第三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上,易纲、林毅夫等入选2006影响中国金融的十大专家人物。4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再次被《福布斯》中文版评价为“中国最具价值商学院”第一名,这是中心自2005年以来第三次获此殊荣,林毅夫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中国政策环境的多变性、中国的劳动力优势以及培养学生具备有竞争力、向心力的团队精神,是中心取得成功的“天时、地利、人和”。11月,林毅夫在英国剑桥大学的马歇尔讲座上发表了题为《发展与转型》的演讲。
2008年2月,林毅夫接到了世界银行发来的邀请,正式任命他为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这一任命被经济学界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广泛评价为“这是对个人、中国和世界都是非常明智的选择”。担任了近15年中心主任后,林毅夫把接力棒交给了自己的同事周其仁,同时他表示在世行任期结束后还将重新回到中心任教。而在周其仁时代,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走向何种辉煌,让我们拭目以待。
一流的学术研究机构
经过14年的发展,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不懈致力于科研发展、教学革新、人才培养、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
在研究方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根据个人学术专长和兴趣对经济管理理论和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各个领域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撰写了一系列报告,在国际国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中心还接受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以及企业的委托,对我国当前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在教学方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系统地将原汁原味的现代经济学带到了中国经济学的教育中,按照国际标准开设博士、硕士、本科生双学位和国际MBA课程,配备一流师资,通过多层次的项目培养多元化人才。博士硕士专业包括经济学、金融学和管理学等;经济学双学位(学士学位)和辅修招收北京大学非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和校外符合条件的其他学生。中心还通过国际MBA项目,培养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
在培训方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设立培训项目,为高校经济学和管理学教学培训师资,为新闻媒体培训财经记者,为国内外企业和其他机构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
在学术交流方面,除参加各种国内外学术会议外,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常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政要、企业家等来中心讲学和访问。定期举办“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金融论坛”、“BiMBA讲座”等系列讲座;不定期主办或与国内外其他机构合办国际性学术会议,以加强学术交流和提高研究水平或对国内外重大政策问题进行讨论。中心还设立客座研究项目,每年邀请国内外经济学者到中心进行短期客座研究。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还出版内部讨论稿、简报以及《经济学季刊》《ChinaEconomicJournal》等各种出版物,在学术界、决策界和舆论界普受好评。内部讨论稿为中英文双语刊物,刊登中心研究人员、客座研究人员及其他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简报主要用于向决策部门及媒体报道中心的活动和介绍中心的研究成果。《经济学(季刊)》倡导规范、严谨的研究方法,鼓励理论和经验研究相结合的学术取向,提倡学术批评和交锋,为中国经济学家的研究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发表平台,已经是公认的中国最优秀的经济学学术期刊之一。英文学术期刊ChinaEconomicJournal(CEJ)旨在向英文读者介绍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度观察和专业分析。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将与时俱进,努力为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为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做出更大的贡献,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为一所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科研、教学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