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浙江模式”

2008-06-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开篇词

改革开放30年,浙江这个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薄弱的省份,迅速崛起,成为市场大省、民营经济大省、出口贸易大省和经济大省。以1978年与2007年相比,国内生产总值从1

24亿元增长到18640亿元,从全国的第14位上升到第4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331元增至37130元,财政收入从27亿元增至324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连续21年居全国省区第一;全国100个经济强县浙江占30个;2006年度全国民企百强浙江占31家;全国500强民企浙江占203家。

浙江经济发展是一个奇迹,引得全国学术界探索“浙江现象”、“浙江经验”,破解“浙江之谜”。值此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为系统回顾和总结浙江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经验,具体反映浙江学术发展与浙江发展实践之间的内在关联,揭示浙江实践经验中所蕴含的文化凝聚力和影响力,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浙江省内有关专家,与《中华读书报》合作开设“浙江现象与浙江学术”专栏。专栏各专题内容包括浙江在发展模式、区域发展战略、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专业市场、温州模式、浙商崛起、城乡统筹、财政体制、城市化、城镇化、地方政府行为与职能转变、基层民主、文化与文化产业、外来人口管理等方面。我们希望通过选取这些浙江改革发展实践中的典型侧面,多角度地展示社科界的学术创新对实践发展的推动或支撑作用,也展示生动的实践对社会科学学术发展的启迪或滋养作用,以期更自觉地践行“十七大”报告所强调的“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的理念。

任:陆老师,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30年来浙江从一个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薄弱的省份,发展成为市场大省、民营经济大省、出口贸易大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称为“浙江奇迹”、“浙江经验”、“浙江之谜”,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对此,您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学术界在“浙江模式”方面的研究?

陆:学术界最早对浙江模式系统性地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许多学者尤其是浙江省内学者从浙江民营经济、专业市场、块状经济、小城镇建设、制度变迁等角度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剖析,这些研究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启迪。在吸收借鉴他人成果、更主要是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浙江模式是指在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浙江所特有的样式、方法、路径和特征。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是市场、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和市场体制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浙江地方性特征。其内涵可概括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制度变迁宏观背景、发展环境下,浙江农业、农村领域由内源性力量推动的市场化变革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并逐步走向国际化的道路。可扩展性是它的一个很大特征。

任:任何一种成功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都应该具备自己的一些特征,例如当初的温州模式以民营经济为特色,苏南模式以集体经济为特色,浙江模式作为涵盖面更广的区域发展模式,总体上也应该具备一些自身的特点。那么您认为它的地方性特色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陆: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对某个成功区域发展特征的总结,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其发展经验的提炼,特别对于浙江这样一个由民间力量自下而上推动经济发展的省份来说,它的发展特征中蕴含着一些内地省份可以借鉴的成分,换句话讲,浙江模式既有显明的地方性特色,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意义。我们认为浙江模式的地方性特色主要表现在:(1)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就是人们的自主创业,是个人的首创精神、自主竞争和自由交易得到充分发展的结果;(2)在自下而上的创业精神和保护个人财产权利的政策环境下,活跃而充裕的民间资本渗透到浙江的各行各业,并逐步在区域内形成了民众投资、民间营运、全民分享的自我循环发展体系;(3)浙江经济的发展不是主要依赖于政府大规模投资、国家地区优惠政策,而是体现了由民间资本主导的自主型、创业型、市场驱动型特点;(4)市场力量发挥了自组织的功能,政府则起着促进性和辅助性的作用。

任:您刚才概括出了浙江发展整体上的几个特征,但当我们依照地理范围将浙江进一步划分为几个区域时,可以发现浙江各个区域的发展又是不太一样的,您如何看待这一区域发展的差异?温州模式是这些模式中较早引起学术界关注的,我们应该如何把握温州模式与浙江模式二者的关系?

陆:是的,改革开放近30年来,浙江各地积极探索反映自身实际、符合客观规律的区域发展模式,努力走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浙江特点的和谐发展之路,创造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经验,丰富了浙江模式的内涵和区域特色。浙江模式除了包含“无为而治”的典范、民营经济占主体地位的温州模式外,还包括以小商品市场闻名世界、市场主导与政府有为相结合的义乌模式,以及以和谐创业为内涵的杭州模式,国有、集体、民营、外资经济四轮驱动混合发展的宁波模式。此外,接受上海、苏南、浙南等多方面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的典型代表“浙北现象”,所有这些都是浙江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

温州模式主要以个体经济为主要内容,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市场为基本形式,是一种农村地区从自然经济转化为商品经济的经济发展模式,其间伴随着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与变迁。它的动力源来自温州的老百姓,来源于温州在民间资本基础上形成的归属明晰、流转顺畅的产权制度。同时,温州模式也是一个发展过程,是与时俱进的动态模式。从历史上和逻辑上分析,可以认为浙江模式是温州模式的更新和扩展,在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解决模式。然而,浙江模式比温州模式所涵盖的内容、特色更加丰富。

  任:能否给我们简单概括一下您所强调的浙江模式各个有机组成部分的特征,或者学术界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脉络。

陆:学术界关于义乌模式概念的提出和系统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这方面,我曾将义乌模式的内涵界定为:“通过实施兴商建市的总体发展战略,同时注重以商促工、以商强农、科教兴商,推动农村经济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3年,我和白小虎、王祖强等人完成的《市场义乌》一书,对义乌小商品市场从“鸡毛换糖”到国际商贸的整个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2006年开始,我们逐渐将研究重点转移到了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核心的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提炼出了“义乌商圈”这一概念,从而将义乌模式的研究视角拓展到与义乌小商品市场相关联的国内外所有区域和经济主体的分工协作关系上来。此外,其他学者如包伟民、王一胜等都从不同角度对这一区域的发展作出了总结。

杭州依托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立足自身文化积淀和城市特色,从政府到企业,都比较注重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注重企业对社会的贡献,逐步形成了和谐创业的发展模式。宁波所走的是一条混合经济发展道路,国有、集体经济在“混合”中增强了控制力,个私经济在“混合”中开始了第二次飞跃,外资经济在“混合”中水涨船高,四者共同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对于浙江其他地区,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浙北特定的经济环境和内在动因,造就了嘉兴独具特色的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台州的民营经济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发展路子;绍兴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即“乡镇基础、民营机制、市场经济”;湖州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走出了颇具地方特色的生态经济发展之路;金华下辖八县市之间文化相近,产业之间的依存度甚高,因此其特色和潜力是城市群;衢州所走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的实质是对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这两大理论的有机融合与创造性运用;丽水所走的是“谋求跨越发展,促进和谐融入”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舟山依托独特的海洋资源优势,实现了从以渔为主的海岛经济向以临港工业、港口物流业为主的海洋经济的历史性跨越。

  任:一开始您谈到浙江模式的可扩展性,我觉得很有趣。在我个人看来,某种模式的可扩展性,有点类似于生命力的东西,意味着其可以继续在内部深化和向外延伸。不知道我的这个理解与您提到的扩展性在意思上是否一致?

陆:大体上和你理解的相似。浙江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是在内源性民间力量的推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发展的资本来自内部,发展的形式是内生型的,更加稳定和更具有可持续性。

具体而言,浙江模式的可扩展性即生命力主要表现在:(1)逐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多元混合的企业产权结构,这种新的财产秩序和新的财产所有结构提供了内在的、清晰的、可累积和可控制的产权激励机制,可供中国其他地区的所有制改革与结构调整借鉴或参考;(2)浙江的专业市场为地方工业、产业集群融入国际经济、参与国际分工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对于全国其他地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3)浙江企业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从个体作坊、家庭工商户逐步向现代公司制企业发展的鲜明轨迹,逐步实现了从生产加工型企业向大规模品牌生产集团与商贸集团的转变;(4)浙江民营企业在实力提升的基础上,率先“走出去”发展,主动参与国内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5)浙江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演进,呈现出从传统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到机械、电子、汽摩配等重化工业再到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显著轨迹,地方产业集群逐步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和全球价值链之中;(6)浙江私营企业中存在的劳资争议和劳资冲突,其性质不是你死我活的对抗性关系,而是反映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差异的非对抗性关系,合作、互利仍是劳资关系的主流。(7)浙江逐步形成了以市场化和效率优先为主要特征且富有自身特色的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差距并没有明显扩大,正走在通向共同富裕、和谐发展道路上。

  任:当前学界普遍认为,浙江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浙江经济在发展方式、政府职能、发展环境、资源配置效率、自主创新能力、产业升级等方面都需要实现转变或提升,我还想听听您在浙江模式转型或提升方面的看法。

陆:可以说,浙江模式的精髓就是“两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两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今后,促进浙江模式转型与提升,就要大力实施“两创”总战略,整体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发展民主、保障民安。为此,须着力实现以下几个转变:(1)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市场意识、理念在各个领域的深化,努力构筑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2)引导产业结构加快向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转变,依靠创新来推动全省经济向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可循环、高效率,全面化、长远性、可持续为特征的创新驱动型方向转变;(3)加快由农村工业推动工业化向由城市、城区企业集群与城市群联合带动工业化的新型道路转变;(4)积极地融入全球化的竞争环境,走国际化之路,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吸收国外的先进元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