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有“尼罗河畔的伏尔泰”(le Voltairedu Nil)之誉的埃及作家阿尔贝・科塞里(Albert Cossery)6月22日在巴黎长睡不醒,终年94岁。
他死在左岸的路易斯安那旅店,这可不是什么五星级酒店,实际上它跟某个“站前大华旅社”差不多。自1945年起,科塞里就在其中一个房间
虽然如此,但科塞里四壁空空的旅馆房间,还是往来无白丁,大作家阿尔贝・加缪就是他的好友。
旅店的人说,尼罗河畔的伏尔泰先生死前几天,还照常去泡花神和双叟两家咖啡馆。
花神和双叟十分有名,乃左岸知识分子们的长期啸居之地。科塞里就在那儿高兴地坐着。他侃不了大山。由于喉癌,自1998年起,他就失去了讲话的能力。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会拿出个小本本,人家问,他笔答。
科塞里奉行与吾辈不同的生活哲学,认为慵懒乃至高的人生享受,因为慵懒者有更多的机会投入沉思,以及睡眠。正如他所说:“世界上的美如此之多,看见它的人却如此之少。”
所以他一辈子不思进取,只写了八本书,但广受喜爱,已被译成了15种外语。
1913年11月3日,阿尔贝・科塞里生于开罗一个小业主家庭,妈妈不识字,他爸,据科塞里自己说,“能看看报纸”。小科塞里上了兄弟会办的学校,学会了法语――那会儿开罗的中产阶级都以讲法语为荣――并且迷上了巴尔扎克。
17岁那年,由于巴尔扎克的诱惑,青年科塞里前往巴黎,十年后出版了小说处女作《被上帝遗忘的人》(Les hommesoubliés de Dieu)。科塞里将幽默、讽刺和东方机智合于一身,在睡眠和冥想的间隙,写出了包括《乞丐与傲慢者》(Mendiants etorgueilleux)、《死屋》(La maisondelamortcertaine)、《暴力与嘲笑》(La violenceetladérision)、《肥谷懒人》(Les fainéantsdelavalléefertile)等在内的好玩又引人掩卷深思之作。他生前的最后一本小说《丑行的色彩》(Les couleurs de l'infamie)出版于1999年,还被改编成了连环漫画。
他的小说多以埃及或其他阿拉伯国家为背景,描写富人与穷人、有权者和草根族内心世界的不同,以多智的笔触,嘲笑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空虚与狭隘。其主人公多为规范社会的捣蛋者,包括流氓、小偷、游民,以及持假文凭混迹于欢场、官场的家伙。他笔下人与社会的关系,总是带着些无政府主义的思想,但足以令自感处处受限的读者在文字中得到某种解脱。
科塞里的八本书均以法语写成。“我爱这语言。”他说,不过,他还是“用阿拉伯语思考”。
1978年,希腊导演尼科斯・帕纳吉奥托普洛斯曾将科塞里的《肥谷懒人》搬上银幕。《乞丐与傲慢者》和《暴力与嘲笑》也由埃及女导演阿丝玛・艾尔-巴克里分别于1991年和2004年拍成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