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尘真名罗勇,不到30岁,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北京桂花陈》,于2006年2月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的出版过程历经艰辛,因真实和颓废,在天涯网站连载时曾被誉为“中国垮掉一代的圣经”。
罗尘的新作《我的长生天》通过七个十四五岁的南方少年离家出走、闯荡江湖的故事,来描述上个世纪80年代末、
读书报:你是不是经历过书中描述的“暴力青春”生活?
罗尘:其实我没有过这个貌似的暴力青春经历。但是我向往,我希望我能够有。小说能帮你完成这个想法。我的青春期如果你特别老实地写,十几页就完了,别人根本看不下去,无趣,像大多数人的青春期一样乏味。但是你在那个年龄段,你的那个时间段,你看见过一些,也听见过精彩的,或者是富有传奇性的,那时候让你觉得特别崇拜的,觉得特别瞠目结舌的一些东西,会对你有一定的影响。这些东西都会成为你记忆的一部分。当生活越来越循规蹈矩,你反而开始回味记忆了。
读书报:为什么选择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个时代?
罗尘:那个时代丰富,蕴含着很多机会,多种可能,生活中注重个体的那扇门打开了,你不再是作为群体中的一员,而是成了一只鸟,到处去飞,无数条路在面前铺开。
读书报:书里面有很多那个时代文化气息,氛围,包括流行歌曲,电影这样的东西。
罗尘:对。我相信每个人的青春期都有些集体的回忆:一首歌,一篇文章,一部电影。现在的这拨人,十五六岁的人,到30岁的时候回忆什么?回忆李宇春吗?我们当时也如此痴迷小虎队。
读书报:你对未来的期盼是什么样的?
罗尘:我只需要有个地方住,可以让我家狗不被抓,每个星期有场球踢,我就觉得可以了,我就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