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朱正琳多点锋芒就好看多了

2008-07-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书评人、学者 我有话说

传媒首先要有道义立场,这是最根本的一点。三联书店最近正在准备庆祝60周年,因为我卷入了《三联生活周刊》筹办,所以他们约我写篇稿子。我看过邹韬奋当年的一些文字,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老三联作为宗旨的六

个字:“有趣味,有价值。”趣味是赢得市场的利器,但守住道德底线同样重要。现在的媒体在追求什么呢?追求趣味。有趣味的话,就有可读性、可看性嘛。但有的时候,大家没有注意到“趣味”和“价值”是不可偏废的,如果只有趣味,没有价值,恐怕就是把肉麻当有趣了。《中华读书报》是一份面向知识分子的报纸,恐怕还是要以知识分子的道德底线为自己的底线,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韪。现在媒体的道德意识很淡薄,道德上打折扣,不行的。

另外,我根据自己在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十年的经验,说说读书类媒体定位的问题。“读书时间”办了10年,讨论了10年定位问题。开始很清晰,给书作媒。书介绍出来,观众买了之后不觉得上当,就不错。头两年基本做到了。可是后来收视率压力太大,同事中就有一种论调:“我们首先是一个电视节目。”这话对得不能再对了,但它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们先要让观众看我们的节目,收视率第一。我后来写了篇文章讲这个问题,我说,电视是媒体,媒体是给人做媒的,是一个媒婆,媒婆总不至于工作半天,把自己给嫁出去了。我们最初的宗旨是“就高不就低”,要吸引文化界的人来看,后来定位就越来越模糊,办不下去了。北京电视台的“非常接触”也说书,其实是关注名人出书,以八卦为卖点,这就不是读书节目,是娱乐节目,是“艺术人生”。我想对《中华读书报》说的是,定位认准了就要坚持,不要因为市场的压力就放弃、摇摆。我的感觉是,“书评周刊”基本的意思是在“就高”,不是“就低”,不是去迎合畅销榜那种趣味。定位选准了之后,剩下的问题就是把文章写好,把版面做活。

我们刚开始办“读书时间”的时候,曾专门去法国考察他们的读书节目。这个节目在知识分子中盛行了几十年,据说一到周五晚上8点,黄金时间,没出门的知识分子都会看。他们的定位很简单,要么推介书籍,要么推介观念。当然,这两点也并不矛盾,可以结合起来,有所偏重而已。“读书时间”推销观念完全是不可能的,只能推销书。我看“书评周刊”包含了是推销观念的意思,这样的话,就有一个言论是否有质量的问题。我的体会就是,谈话如果完全没有锋芒,肯定不好看。有一段时间,中国只有体育评论是评论,非常活跃。“书评周刊”除了介绍书,是否还能传达一些观念呢?这个需要你们去尝试。正像电视上的谈话节目,关键是谈话质量,只要一点点锋芒,都不要多,就会好看,就能吸引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