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有点玄,我是相信缘分的。尘海茫茫,你遇上一部书、一个作家、一种报刊,喜欢上了,甚至一见倾心,念兹在兹,这还不是一种缘分吗?我和《中华读书报・书评周刊》就有这样的缘分。这要从那次征文说起。
前年是“俄罗斯文化年”,“书评周刊”发起了“我的俄苏文学情结”征文活动。对于我们这些从五六十
有一件与那次征文有关的事,我也不能不说。征文结束时有个预告,说发表征文的作者,每人将获赠两部最新版的俄罗斯文学作品。盼了一个多月,我也没收到书,就疑惑起来,打电话给“书评周刊”,主编接的,说书全都寄出了,如果过一段时间还收不到,你来个电话。又等了些日子,我估计肯定是邮路上的问题,就去电话说明。主编说:我们想办法再邮一次,但原来的不全了,找找看,请先生谅解。放下电话,我立刻后悔自失起来:邮寄差错常遇上,这不是给报社添乱嘛。不久,我收到了两大包三部俄罗斯文学、艺术作品集。我能说什么呢?只有感激的份儿。
后来,《书评周刊》两次发起当年“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的征文。我写的都是重版书,都是自己大半生钟爱的散文集,而且注定不会成为热门书的。两篇征文也都见了报,大概是因为贯注了我的真情,也确有那么一点自己的感悟吧。这也算是我的些微体会。
转瞬,《书评周刊》已届百期矣。在物质主义甚嚣尘上之时,我们还拥有《中华读书报・书评周刊》这样一些精神的绿洲,是一桩幸事。惟望贵刊把目标悬得更高些,以重塑民族精神为己任,更放胆发出真声、新声、正声,专业书评与民间书评并举,文字风格力求百花齐放,务必戒除一律――哪怕是群趋某一大家的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