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华书店“论剑”太原探索改革之路

2008-07-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菁霞 我有话说

新华书店作为出版行业的著名品牌,已经走过了七十多年的光辉历程,成为拥有一万多个发行网点遍及全国各地,年销售总码洋近1300亿,纯销售额超过500亿元的的发行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华书店这个老字号的国有企业也在转企改制、股份制改造、连锁经营和上市融资等方面做出了积极

的探索和实践。为了研究行业发展趋势,探讨新华书店可持续发展之路,由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等主办的“首届新华书店发展论坛”,日前在山西太原举行。

多元发展之路

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宋英亮介绍,在转企改制方面,全国新华书店系统截至2007年底,除少数地方外,绝大多数省级新华书店均已完成企业注册。在改制过程中,建立了24家发行集团。浙江、江苏、四川、上海等多家新华发行集团公司成立以来运行良好,在市场运行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在上市融资方面,2006年10月,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实现借壳上市,成为首家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的出版物发行企业。2007年5月,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成为第一家通过IPO方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国有大型出版物发行企业。

东道主方的山西新华书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金柱指出图书市场新的竞争格局基本形成:新华力挺、民营崛起、自办强势、外资赶超、社会浸透,竞争异常激烈、行业利润趋低。在这种大背景下,山西新华集团采取的是由竞争到竞合,变对手为伙伴的发展战略,将一个优势变为多个优势,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市场份额,真正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和合作的共赢。

结合近几年自身的实践,张金柱总结出了“1+1+1>3”、“1+1>2”和“1+0>1”三种成功的竞合模式。随着中国书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股份制的大力推进,未来书业的竞合不仅仅是产品和经营的竞合,更深层地将是管理、技术,乃至资本的竞合。

“凤凰南飞”跨地实现重组

入世以来,外国出版企业已经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中国出版产业的零售和发行领域,外国资本对中国书业形成很大冲击。而从国内市场来看,新华书店也面对越来越多的挑战。这些挑战,既有内在的体制机制和业态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也有外部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的变化。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各省(区)、市出版发行单位均衡设置、同构布局,造成了事实上的区域封锁和市场分割。使得省际之间渠道封闭,资源不能共享,产业规模小,盈利能力弱,严重制约了新华书店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各省集团化建设、物流配送系统的完善和连锁经营的实施,跨地区重组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降低成本、发挥效率优势的角度,这种做法也大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的发展。从产业的长远发展要求来看,如果没有规模效应,在市场上是没有多大出路的。产业发展靠融合是非常重要的问题。2007年,深圳新华发行集团和海天出版社整合组建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兼并重组了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今年5月份,江苏省新华集团和海南新华集团合资组建股份制公司――凤凰新华公司,此举打破了“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打破了“按行政级次、行政区划分配文化产品的旧体制”,突破了两省市场的行政边界。此外,浙江、四川、辽宁等发行集团的跨地区经营业务也已颇具规模并不断拓展新的业务空间,实现了资产规模和销售额的大幅增加。

江苏新华发行集团兼海南凤凰新华发行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佩清将跨地区发展的途径归结为三条,即资本重组、连锁门店建设、建立战略同盟关系。跨地区发展是出版发行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新华书店只有通过跨地区重组、联合经营,才能快速抢占市场,壮大实力,全面提高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实施跨地区重组,有利于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利于市场资源共享,快速提升企业价值;有利于合作双方机制整合、信息共享、产品流通、管理对接、优势互补,推进集约化经营,实现规模效益;有利于畅通发行渠道,将“省道”变“国道”,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

国有与民营合作发展

30年的改革发展历程中,中国的民营书业与出版领域内改革开放的相关政策息息相关。其发展大致经历了由小书摊到大书店,由零售到二级批发,由个体运营到区域性、全国性网络建立的过程。据了解,以民营文化公司为主力的民营书业每年的销售额达到400亿~500亿元,占据了全国书业销售总码洋的半壁江山。基本形成了三小三大(小地方、大市场,小品种、大码洋,小书店、大作为)格局。新华书店和民营书店共同成长在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市场背景中,如何正视现实,做到民营与新华书店实现优势互补,双赢互惠,是当前民营书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任务。

来自民营书业企业的代表金星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薛金星表示,新华书店和民营书业在各自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差异性,在若干年内,这些差异性将继续存在。面对13亿人口的消费大国,这些差异性正是双方优势互补的合作基础。

志鸿教育集团董事长任志鸿也谈到了与新华系统如何达成共赢的问题。他指出,总发行权的获得使民营发行业与新华书店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众多优秀图书品种的拥有,使得民营总发机构和批发机构成为新华书店不可或缺的供应商;民营发行零售网点已经成为新华书店市场推广的重要力量等。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有些地区,民营发行机构与新华书店的合作还不是很充分。任志鸿希望,在当前时机下,新华和民营应该尽快打破壁垒,消除彼此的顾虑,建立起相互信任,密切合作的业务关系。

改革新形势下的考验和挑战

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出版发行单位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但同时新华书店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挑战。

从今年春季起,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包括国家课程教科书、省级地方教材和部分教学辅助资料由政府统一采购,免费向学生发放。与此同时,教材循环使用在部分城市经过试行后即将逐步推广至全国。这些政策的推行,对新华书店的影响巨大,新华书店将不得不面对销售下降和利润减少的现实。

此外,在信息技术革命对出版产业的冲击方面,哈九如谈到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出版物的传播方式,发生了一个根本的、质的变化,同样对出版行业的冲击很大。“如果出版社现在数字化,全部在网上做,如果收费和阅览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我们书店做什么?这个思考已经到了需要我们研究和讨论的时候。所以我们现在上市公司也面临着企业业务转型问题,而且已经被我们提到了非常重要的议事日程上”。

此外,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会长杨牧之在《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国有发行业改革发展的思考》的主题报告中,从国际文化的多样性,谈到如何创建和谐文化以及目前在书业中存在着的经营结构失衡、货款拖欠严重、盲目退货、无序竞争等不和谐的因素,同时也提出了要跨区域经营需先打破目前按省建立的出版发行集团格局,以及如何规划调整出版社和书店的布局、如何理性看待国外出版商的进入、如何打造畅销书等等,这些都给目前的出版发行业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操作层面以很好的建议和启示。

据悉,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在过去的几年里已连续组织召开了五次民营书业论坛。但专门的国有书业论坛,特别是国有新华书店的高层研论坛,此次尚属首次。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指出,这次会议弥补了此前国有和民营缺乏集中交流平台的缺憾。他表示,中国出版科研所将关注新华发店的发展,继续办好新华书店发展论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