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 图片提供:陈鹤
20世纪是中国现代建筑崛起的一个世纪,北京无疑成为新中国建筑设计经典的荟萃之地。1949年至2000年的五十多年间,北京先后进行了20世纪50年代、8
21世纪初的2001年7月13日,奥运选择了北京。如今十载过去,奥运已改变了北京。北京中轴线上,古老的紫禁城向北,在北四环与北五环之间,气势恢宏的“鸟巢”、“水立方”及国家体育馆映入眼帘,这些外观各异、姿彩独具的新场馆建筑不仅蕴涵着北京传统文脉的精髓,也更映射出现代化、国防化城市的新面孔。今天,在第29届奥运会开幕前夕,在共和国六十周年前一年,翻阅北京现代建筑的“小传”,不仅为记忆,更为了北京建筑发展的“远行”。
一、“北京十大建筑”再评说
纵观北京历史上三次不同的“北京十大建筑”,会发现它们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及影响力:
1.五十年代国庆“十大工程”
五十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筑”可以说是政治的产物。已故的著名建筑大师张?先生(1914~1999年)曾回忆道:当时中国的“大跃进”之风已鼓动起来,而中苏关系趋于恶化,赫鲁晓夫正大肆攻击中国,所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会议时强调要搞几项经典工程,向世界证实中国的新面貌及实力。1958年9月5日确定国庆工程任务,10月25日陆续开工,仅用了一年时间,到1959年9月,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北京火车站、北京工人体育场、全国农业展览馆、迎宾馆、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华侨大厦(1959年10月完工,现已炸毁后新建)共10座就全部完工,总建筑面积67.3万?。1959年9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盛赞这些建筑“是我国建筑史上的创举”。尽管50年代十大建筑不一定代表建筑师创作的意志,但其意义至少表现在:⑴它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⑵建筑中的集体创作,注定了建筑作品的折衷性而不具先锋性;⑶在当时即出现了多样化的创作手法,是极其可贵的,在新技术上暗含国际潮流,做了诸多以新结构为切入点的中国建筑的新探索。
2.八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
8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的项目产生于1980年1月1日~1987年12月31日期间竣工的作品。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设计、建设过程中,奉行的是“适用、经济、美观”的方针。入选作品涉及文化、交通、旅游、园林、艺术、历史等功能建筑,既有现代的,也有民族的;既有中国人设计的,也有外国建筑师的作品。8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的评选是首次通过专家评议,最终由广大市民直接投票选举,它较50年代国庆“十大工程”的政府性进了一大步。这里要说明的是,为什么有些在建筑师心目中艺术价值很高的建筑榜上无名?为什么有些建筑师感到平淡无味的建筑却受到市民的推崇?是公众的建筑欣赏力不高,还是建筑师太脱离现实。我以为,一个真正的优秀建筑作品,不但能获得专家们的赞赏,也会换来公众的理解与支持。所以,8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留给建筑师的思考题是:建筑创作如何保持多元化的格局;建筑创作如何吸收外来文化,运用好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对与城市形象和公众关系密切相关的建筑项目,如何更多地听取公众的意见,避免形式成永久性遗憾……
3.九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
20世纪9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评选于2001年5月15日正式揭晓,它是又一次对北京城市建设发展成就的大检阅。原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发在接受《建筑创作》杂志社专访时说:“九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与过去不同,它充分反映了专家和公众的心声,这次共有60多万封来信投票,体现了公众关心建筑及建筑在城市中的重要性”。可以说,“北京十大建筑”的评选,其意义不仅是建筑创作思想的研究,更是让建筑文化走进公众的一种努力。
二、北京有了更新的“建筑地图”
如果说上述三次“北京十大建筑”的评选记录下了北京建筑的发展历史,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那么21世纪迄今的八年,伴随着“新北京,新奥运”的追求,北京的建筑新地标不断涌现,吸引着全体国人乃至整个世界的目光,启动第四次“北京十大建筑”评选是否正当其时呢?
2008年元月我主编出版了《北京新建筑指南》一书。该书全面记录了自2000年至2008年北京新建成或建设中的主要建筑项目,在中国建筑师分会的支持下,确定了近80个代表性项目(其中2008年奥运工程12项)。我之所以编撰该书缘于两件事的启发:其一,由“新七大奇迹基金会”发起,全球超过9000万人投票参加的“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结果于2007年7月7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揭晓。入选的依次是:中国万里长城、约旦佩特拉古城、巴西里约热内卢基督像、秘鲁马丘比丘印加遗址、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墨西哥奇琴伊察玛雅城邦遗址、印度泰姬陵。尽管有人说这次评选商业色彩过于浓厚,有人怀疑其权威性,并对长城入选世界“新七大奇迹”也有不同意见。我还是认为,评选世界“新七大奇迹”并不会混淆历史视听,传递消极信息。这样的评选,贵在有明确的取向,难求绝对的平衡和权威―――如果评选新的“北京十大建筑”,也不妨持此种心态。
其二,2007年7月10日英国《泰晤士报》宣布,该报评出了全球正在建设中的十大“建筑奇迹”,它们依次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埃及吉萨大埃及博物馆、阿联酋迪拜布吉大楼、耶路撒冷的“宽容博物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扩建工程、罗马国立当代艺术博物馆“maxxi”、中国中央电视台新址、伦敦主教门大厦、纽约世贸中心重建工程。《泰晤士报》在评论中说,这些建筑都让人过目不忘,也有少数颇有争议,但多数可称得上是建筑的奇迹。在谈及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事务所设计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时,评论说,设计师正通过这座体育馆测试大量最新技术,一切努力均是为了实现将“表皮”和“建构”融为一体的新建筑梦想。无独有偶,拥有130年发行历史的著名建筑专业杂志《建筑新闻》也在最新一期的特刊上评选出“令人惊异的世界十大建筑工程”,其中中国国家体育场和央视新楼同样赫然在列。
对于21世纪初叶的北京新建筑,我们可以有充分信心说,这批建筑不仅是可以写入北京城市发展史的精品建筑,而且是足以令国人为之自豪、令世界为之侧目的世界级建筑杰作。
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当你看到这个“鸟巢”时,相信你一定会惊骇于自然界的天工造化竟然能被人类给无限地放大。规模最大、用钢量最多、技术含量最高、结构最复杂,这些“世界之最”均由国家体育场独揽。如今它不仅是北京的新地标,也是中西方建筑文化融合的典范。以至于2008年元月英国首相布朗在参观“鸟巢”后说:“这是个了不起的运动场,它将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繁荣的伟大贡献。”
安德鲁和中国国家大剧院。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对他的“愿望蛋”―――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建成有一个愿望,希望所有人,无论贫穷或富有,都能有机会亲自走进他的建筑里,接受艺术的感染和熏陶。现在不少人说,喜欢夜晚的国家大剧院,因为夜幕中剧院外墙上会亮起点点“星光”,仿佛不知不觉从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步入了一个神奇的艺术的殿堂。
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首都机场T3航站楼。为适应首都航空业迅速发展及2008年北京奥运需求,T3航站楼被定位为一个国际、国内综合型枢纽机场,其目标是争取达到2020年旅客吞吐量7200万人次(一说5000万人次)的服务能力。每一位置身于此的中外朋友,都会为它集观赏性与功能性于一身的现代设计手法所折服,有专家将这些归纳为T3航站楼建筑的众多“看点”:从空中俯视犹如一条巨龙昂首卧于北京的东北方向;它不仅建筑外形方面融入中国古典意象,景观设计也凸显出深厚文化底蕴;国内机场首次运用大规模自然采光设计,人文关怀融入细节;方向清晰、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国际最先进的自动分拣和传输系统;高度信息化的系统使T3成为数字化机场;拥有世界领先的助航灯光系统等。
限于篇幅,我这里仅仅介绍了北京新建筑中的几个代表性作品,但无疑,它们同数以百计的北京新建筑一道,改写了北京城的“建筑地图”,构建了一片片靓丽的新“风景”。愿国人在关注奥运会的同时,也把目光投向这些新“风景”,并藉此感受这个时代的新气象。
资料
北京50年代国庆十大工程
人民大会堂
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博物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全国农业展览馆
北京火车站北京
工人体育场
民族文化宫
民族饭店
钓鱼台国宾馆
华侨大厦
北京80年代十大建筑
北京图书馆新馆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2-5号馆
中央彩色电视中心
首都机场候机楼
北京国际饭店
大观园
长城饭店
中国剧院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地铁东四十条车站
北京90年代十大建筑
中央广播电视塔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及亚运村
北京新世界中心
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
首都图书馆新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办公楼
北京恒基中心
北京新东安市场
北京国际金融大厦
新北京十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