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山东人民社: 以“变”制“变”

2008-08-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香 我有话说

早在2008年年初,就有出版人预言,一个出版的冬天即将来临。

通胀挤压图书消费;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上涨的纸张价格依旧未停,对出版社而言,2008年的纸张问题依旧严峻;赈灾、奥运,给出版社的物流和营

销计划也带来影响;在出版业积极推进转制的背景下,很多出版社面临资源的重新整合、人员调整、机制变革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可谓伤筋动骨,一有不慎,满盘皆输。

对于山东人民出版社而言,“外部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经营压力随着上升”。社长金明善坦承。“原材料的涨价导致经营成本大幅增长,加上政府对教材的统一采购、限价,物流方面的影响,包括因能源短缺造成的电力供应不够,有些承印厂每星期只能供电三天,影响按期交货。”

既然市场的变化无法左右,金明善决定,以“变”制“变”。

“就我们来说,加强内部管理,压缩不必要的费用,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机制创新,尽可能不使效益有较大影响。”金明善说。今年六月份,山东出版集团准备整体转制改革,但因为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包括一些配套措施也没有完全推开,整体转制还没有完全启动。但是山东人民出版社没有去等,在“改制为大势所趋”的大背景下,他们开始了内部机制的创新改革,包括实行定岗定责、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分配机制更好地与绩效挂钩等经营性企业模式。就在采访的当天下午,山东人民社还在进行全社职工的岗位竞聘会。

金明善的考虑是,首先,进一步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每一个岗位,包括领导岗位,中层岗位,编辑岗位,乃至行政岗位,工作目标进一步的明确、进一步的具体化,有细化的考核”,然后,岗位重新调整,优化组合,双向选择,员工带着指标竞争上岗,也不排除个别的人员分流;定岗定责后,分配与绩效紧密挂钩。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机制变革,金明善是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是为了培养队伍,让竞聘上岗的员工确实体会到市场的挑战。经济学背景的金明善深知,无论外部环境怎么变化,要保持相对优势的竞争力,就必须有优秀的团队,尤其是对文化企业而言。“如果团队素质比较高,有竞争力,在产品开发上就具备优势,最终会使你的产品更加符合市场和读者的需求。”

从方案的制定到落实,山东人民出版社的机制变革之路走来已有两个月。尽管体制的变革不可避免地带来利益的重新分配,员工也不可避免地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竞争的压力,但山东人民社走得还较稳妥,得到了全社职工的支持。“主要原因我想可能有两个,一是外部环境的挑战逼迫我们不能不进行改革,尽管我社目前整体经营情况是好的,但要未雨绸缪,目标设定应是可持续发展;其二就是,改革是合情合理的,是顺应员工的需求的。”金明善说。

就目前而言,出版社的产品结构相对单一,效益的实现还是在图书上。“做得好,是在主业,做得不好,也是在主业。所以对出版社来说,内部机制创新后,无非是调整产品结构。”金明善认为,如果说,出版社有什么新的增长点,那就是,图书产品更加符合市场需要。

在金明善的构想中,产品结构上,山东人民社的优势项目还是要做好,比如,服务大局的图书、读书活动用书、公务员考试用书、通俗学术读物(包括茶座系列等);其次,优化产品结构、寻找新的增长点的时候,不能什么都做,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找好一个增长点,有成长性的面,这个面也并不一定要做大众图书的,大众图书进入的人太多,反而不容易成功。目标读者非常明确,服务能够跟上,内容创新能够跟上,在一个产品比较细化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落脚点。如我社出版的创意设计类图书,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系列版块,每种图书出版一年销售均在2万册以上,其中《设计中的设计》出版两年销售6万多册,读者的有效需求,就是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目标。”

同时,“不管做什么,一定要做品牌”。而要创造品牌,就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培养读者和市场,通过品牌打造不间断的书系,通过一个团队来做一个产品群,而最后,由一个成熟的产品群,开发知识的多种功能,“造就一个有活力的产业”。金明善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