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疑,今年的出版行业可以用“震荡”两个字形容,但是,没有萎缩的市场,只有萎缩的产品。对于复旦大学社而言,其多年苦心经营的“打造一流学术著作、高质量优秀教材”的出版策略获得了稳定的回报,品牌优势在出版的动荡之年继续得到彰显。一位行内人士告诉记者,刚刚结束的上海书展中,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金炳华,上海市市委书记俞正声、市长韩正以及多位上海市的其他主要领导,都先后都光顾了复旦大学社的展台。这说明在上海建设文化大都市的过程中,复旦大学出版社因其重要地位和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而备受关注。
现在,复旦大学社刚刚进入大学社改制的第二批试点,整体转制还没有完全启动。“我们准备在今年完成预定目标的同时启动我们的改企,已经获得学校的同意,也获得教育部的批准。我们会在吸取第一批试点改企大学社经验的同时,把改企工作做得更谨慎,更稳妥。”贺圣遂说。
转制改企会给复旦社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对复旦社这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品牌知名度的出版社而言,改制一定会继续提高它的市场竞争力,释放出它的生产力,这是我们的校领导和社里的同志们一致的意见。我们拥护改制,但是改制必然会带来很多方面的利益的重新调整,带来相应的问题,但是我们抱着谨慎稳妥、务实认真的态度来进行改制,一定要使改制可能带来的机会大大提高,而尽量消除它的负面影响。”贺圣遂如是表示。
此前,有人建议将复旦大学的一个印刷厂纳入到复旦大学出版社内,但校党委没有采纳这个意见。据称,学校比较满意复旦大学出版社目前的发展,校领导始终坚持应该继续提高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品牌和优势,继续保持优质化的程度,不让它在发展过程中背上过多的包袱。
上海的大学出版社在成立之初,就是法人治理结构比较完备的。比如,大都是按照企业法人注册登记的,而其原先的企业运作的程度也比较高。相较于部分大学社“大刀阔斧”的改革,贺圣遂表示,复旦社的改制将是稳妥的,务实的,主要是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制度,进一步改善管理体制,提高企业的市场主体意识。
“所以,改制后的复旦大学出版社在机制上、在出书方向上,不会有太大的调整。”贺圣遂说。
“我们是一个发展很健康的出版社,不存在改制好像就是要把原来的东西去掉的问题,而是卸掉一些包袱,进一步发扬一些成绩,希望通过改制让我们在制度上更完善而已。”
针对目前部分出版人完全寄希望于“转企改制”的情况,贺圣遂的提醒是,不会是“一改就灵”,“一转就行”,改制转企仅仅是一种求发展的手段,而非最终结果。作为大学出版社,一方面要明确发展的思路,正确处理好速度与质量、规模与品位、做大与做强的关系;另一方面,要认准自己的定位,走出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可以看到的是,与其他行业一样,中国的出版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走过了数量规模和内容质量的竞争阶段,现在正向更高一级的竞争阶段――产品特色和品牌的竞争发展。而大学出版社由于依托高等学校的特点,决定其发展之路必须走特色化、专业化发展之路,以其无可替代的品牌产品在中国出版业占有一席之位。显然,复旦大学出版社正行进在这条康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