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跨入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大学管理者要驾驭新形势,面对新要求,完成新任务,实现新目标,就必须确立大学管理创新的重点,以应对新形势下大学正在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山东政法学院党委书记张士昌教授主编的《大学管理创新论》一书提出了
一、人本管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也是大学管理创新的核心。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大学管理的本质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人是一切工作的关键因素。毫无疑义,大学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最高的教育理念,要把“人”作为大学管理活动的核心和学校最主要的财富和资源,转变过去视人为完成工作任务的工具的观念。所有师生员工都是大学利益共同体的成员,师生的个人利益与大学法人利益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而且大学的发展有赖于教职工和学生的创造性智慧的发挥。大学管理者与师生之间在运作程序上不是由上到下的控制导向的传统管理模式,而是鼓励大家对工作、学习认真思考,自觉和自主工作的程序,强调大学的团队文化和人人参与,强调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
以人为本的观念强调人和事业的统一发展,尤其注重开发人的潜在能力,并不断追加对教职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同时,以人为本的观念强调教育教学工作要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应有的尊重,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
二、质量管理。在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规模成就的同时,如何从一个高等教育大国跻身高等教育强国,需要全党洞察和把握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大势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研究好这一新课题。所谓高等教育质量,是指“高等教育所具有的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明显或隐含的需求能力的特性的总和”。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而且关系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成功与否和社会的稳定大局。
目前,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质量观,对人才要求的内涵也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培养大学生,除了要求他们具有创新的能力、创业的能力外,还要注意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要认识到现在大学生的价值观决定了我们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应该把学生人格的养成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要从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来考虑怎么培养大学生的人格,使得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的合格公民。
三、和谐管理。和谐是一种最佳状态,好的管理状态自然是和谐的。大学和谐管理的目的在于理顺关系,激发活力。大学的和谐管理提倡并重视人文管理,体现在对人的尊重、对学术的敬畏和对遵守规则的自觉几个方面。营造一个民主的、充满自由探讨气氛和发展机遇的良好创业氛围,是体现人本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监督、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新形势下,大学领导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经营”理念,重视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干部队伍素质,优化管理程序,构建灵活、高效的内部管理体系,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和学术环境,优良的校风和优美的育人环境,这是大学内涵发展的物质基础。
四、知识管理。大学作为“知识工厂”,不仅是知识的创造源和人才培养库,也是经济的增长源和文化知识的传播源。大学知识管理的特征表现为重视知识共享和创新,重视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大学培养目标与社会整体目标的整合,从而完成知识经济时代赋予大学的使命――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知识创新、知识应用。
大学知识管理的关键,一是要从学校全局出发,协调学术系统和行政系统,共同致力于大学知识资源数量的积累、质量的提高、结构的优化,实现知识的充分交流与共享。二是要采用各种激励手段,激发教职工自愿地将隐性知识如教学技巧、科研手段通过隐喻、象征的方式表达出来,并通过课题组、交叉学科团队等形式推动知识共享,让外部知识融入组织内部、个人知识上升为组织知识更新,从而不断增强大学的竞争力。三是从政策上、制度上制定有利于调动知识分子创新积极性的机制,使制度创新为知识创新服务。
毋庸置疑,由于大学管理创新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尚没形成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使本书缺少借鉴和参考,难免使该书存在一些先天的弱点和后天的不足。但是,瑕不掩瑜,正因其是大学管理研究园地的一朵奇葩,便预示着必然伴随着绚丽的芬芳。这是我评价此书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