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读张昌华所著《曾经风雅――文化名人的背景》一书,对旧时文人故事的纪实这类书籍颇以为虞。作者在是书《自序》里说:“写这部书亦属‘偶然’。从写第一篇《“化外之民”苏雪林》始,到最末一篇《蒋梦麟二题》止,前后十年。”推算起来这些文章当作于上世纪90年代,正是重新认识中国旧知识分子对社会历史贡献的初始时期,其时作此类文章多较为粗糙,所作文辞亦多在歌颂或诋毁二极之间,不甚平和。以现在的眼光观十余年前的文字,可看出那个时期不大客观的认识,由此可想这本《曾经风雅》的大体情况。而作者说:“所写者都是中国现当代史上色彩斑斓的名人雅士。窃以为比较厚重、可读”,多少有些自说自话,而大体情形并非如此。书中所收33篇文章共写38位人物,“兼及政治、教育、科技和艺术领域,名流雅集”,颇能显出作者自身的倾慕心情,很让人担心作者在写作时“为尊者讳”,譬如写苏雪林,说“她是‘五四’时代文坛老祖母”,“据考是苏轼的后裔”,这类乱下结论的文字通篇皆是,却多不可靠。另还有“当时上海大学有个教授叫施存统,他以一篇《非孝》赢得暴名,一时名驾瞿秋白之上”等缺乏依据的话,使人读起来不大喜欢。尤其作者“写第一篇《“化外之民”苏雪林》”的文章说:“20年代,苏雪林先生曾‘攻讦’过鲁迅先生,这段历史有案可稽”,更是将年代都写错了。苏雪林第一篇谈鲁迅的文章《〈阿Q正传〉及鲁迅创作的艺术》原载1934年11月5日《国闻周报》第11卷第44期,约1.4万字,是篇夸赞鲁迅的文章。但等到鲁迅先生刚死去半年,便在写给胡适的信里骂道“鲁迅的心理完全病态,人格的卑污,尤出人意料之外,简直连起码的‘人’的资格还够不着。”这是1937年的事,同时又作《〈理水〉和〈出关〉》书评,极尽嘲讽。接着又作《论鲁迅的杂感文》,依然骂道:“他的阴贼的天性”。这些都发生在30年代,作者将尽人皆知的事情说成“20年代”;这位苏雪林自传的责任编辑,竟然将苏雪林生平错成这个样子,却还有心在文章开篇嘲笑不识苏雪林的年轻编辑,不过五十步笑一百步罢了。
若按作者所述书中人物经历,及与自己“曾有过或浅或深过从,因此行文中介绍他们的业绩、描摹他们的形状时,糅杂着我对他们的直观印象;掺和着传主本人或至亲挚友提供的轶趣,颇有点‘独家新闻’的味道”。当知原本这是作者很可珍贵经历和资料,值得认真对待。但阅读作者在书中的描述文字,又不免有所叹息,譬如他写《顾维钧及其四位夫人》,说:“黄蕙兰三岁时戴的金项链上嵌的钻石竟有八十克拉!”不知是何处得来的传说,细心的读者大多知道八十克拉几无可能做成三岁幼儿的项链。这样记述历史,且在史实上出现这么多错误,很难让人放心其所述其他故事的可靠性,尤其那些冠称“独家新闻”则更显得滑稽。
《曾经风雅―――文化名人的背景》,张昌华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