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一份零食,多买一本书籍”,这是上述那所小学批准一家书商进校阅览室展
可疑之一,学校为什么只是批准了一家,而不是多家书商进校来展销?既然学校是出于方便学生选择和购买课外书籍的目的,才把书商引了进来。那么,多几家书商,多一些比较,不是更显有利么。而独此一家、别无竞争的校内展销,自然很难让人相信书商能真正把优惠带给学生,或许,展销者要的就是这种“关门吃独食”的快意买卖。而正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学校给了这么好的赚钱机会,作为书商,肯定也不会将此视作天经地义。如此心照不宣、情投意合之下,为了多多促销、大家双赢,改头换面的“强迫学生购买”行为,要说绝不存在的话,信者几何?
可疑之二,面对学生和家长投诉,校方解释这可能是个别老师的操作方式有些偏激,才导致了“强迫学生买书”的误解。那也奇怪了,现在的老师哪个手头事情不多、工作负担不重,有必要为了鼓励学生多买几本课外书而耳提面命、“操作偏激”吗?从一些老师书商展销期间天天念念不忘,哪怕上课之中也不时提醒尚未买书的学生赶快去买,以及暂时封杀个别学生的“阅览室借书权”来看,老师的多卖书愿望,显然比学生的多买书念头要强烈了N倍。这种反差和怪异的举动,难道还不能揭示一些潜藏的含意吗?
当然,“书商进校、不搞强买”的可疑性分析,纯粹只是我的胡猜乱疑,并不能够证明什么具体的内容和指向。但我还是以为,作为学校,作为老师,不管任何时候、哪些事情,都该保持一种“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好办”的心态,别太为难了学生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