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明白宣称:“我本人主张:要综合描述的、规范的和分析的伦理学,同时要着重强调把伦理学运用于人类社会。”这很类似于中国哲学史和伦理学史上经常强调的“知行合一”论,也切合于我们自1978年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以来所兴起的新伦理学浪潮。
《伦理学与生活》作者雅克・P.蒂洛是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位笃实忠厚、喜爱伦理学、关注社会道德风气的荣誉教授。本书反映了他的伦理学思想的深刻高明之处。我们读他的书,就仿佛站在一位德学兼备的大师身旁,听他深入浅出地讲说生活的哲理。
《伦理学与生活》第一个引人注目的特色是,作者自1977年出版该书第一版之后,在近30年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从形式到内容,不断地加以完善、充实和提高,不断地修订再版,至2007年已出至第9版。它不但风行美国,而且发行到其他许多国家,可以说是最受欢迎的伦理学入门教科书之一;在对西方伦理思想主要流派的评述方面,也可称得上是持论公允并有独到见解的学术著作。
本书的第二个特色是,原书名在Ethics(伦理学)之下的Theory and Practic(理论与实践)几个字,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历史上的中外伦理学,有很多派别都不注意这一点,甚至故意使二者完全分离:讲理论可以完全不注意实践,或讲实践而不重视理论。还有的把二者视为两相反对的关系,恨不得把伦理学置于理性哲学之外。例如在英美等国曾经流行的分析哲学流派,其中有的就认为伦理学是讲情感意志的学问,其论点往往经不住数学或逻辑分析的考验,不应该列入讲真理或逻辑论证的哲学范围之内。然而,时代在变化,新现象、新事物,随时间与空间的差异也大有变化;新名词、新理论,在学术界特别是伦理学领域,也有大变化。你可根据数学、逻辑讲新伦理学,我也可根据心理学另讲一套重实践的新伦理学。前者以罗素为代表,后者有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伦理学思潮,以心理学为基础,重意志与行为结果。凡行为结果好的就是善,结果不好的就是恶,不用管其动机如何。然而前几十年在西方甚为流行的这两大流派,现在似乎已经过时了、陈旧了。现在流行的是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之分,但仔细分析起来,其中心仍不外乎或重理论、或重实践,即中国古人所谓知行问题的旧问题、新论述。
本书作者明白宣称:“我本人主张:要综合描述的、规范的和分析的伦理学,同时要着重强调把伦理学运用于人类社会。”这很类似于中国哲学史和伦理学史上经常强调的“知行合一”论,也切合于我们自1978年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以来所兴起的新伦理学浪潮。我相信这本译著,对新浪潮的推进和扩大,必定大有帮助。
同时,我还要特别指出本书的第三个特色:作者力倡当今伦理学要注重人道主义和个人的价值与权利。一个国家或社会若不尊重个人,这个国家或社会也不会令人尊重。作者很重视个人或人性或人道主义问题,将自己的伦理学体系命名为“人道主义伦理学”。他认为,凡是要讲道德或伦理学,就必定要遵守五条原则:一是重视人的生命价值的原则,二是重视行为善良的原则,三是重视公平正义的原则,四是重视诚实而又肯说实话(说真话)的原则,五是重视个人自由的原则。这样,人们相处往来,就可感到其乐融融了。这正是人类道德的具体实现,也是知行合一道德论的实践效果。这也很像中国孔夫子、孟夫子所讲的仁义道德之学,所以作者在这个版本中特别用整整一大节介绍中国儒家或孔子的重中庸、和谐、仁义合一的道德理论(原书74-77页,中文版第67-71页),并以中国的孔子和西方的亚里士多德作为“德行”伦理学(virtue ethics)的两大代表人物。作者力图融合东西方文化精神的做法,是值得一提的好现象。
照当前情况看来,我们即使花费国家几十万乃至数百上千万的课题研究经费,也未必写得出这样有价值、高水平的著作。我希望本书对中国的学术界,特别是伦理学界的研究者和学生,能起一点有益的作用;尽管,对书中的某些见解,我们也不能举手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