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画由于意识形态性强、不易把
青年美术学家裔萼,以她充满活力的理论勇气知难而进,在她的硕士论文《徐悲鸿写实教育体系再认识》和著作《徐悲鸿画论》、《李苦禅》、《凝固的音乐――中国古代雕塑》、《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康定斯基论艺》、《抽象表现主义》等累累硕果的基础上,以《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史》申报了“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文化部青年专项课题”。
裔萼并不企图一下子写出一部包罗齐全的中国人物画通史,而是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锁定20世纪的百年;在国、油、版、年、连、宣诸画种中单挑一“国”字切入,这样的时空坐标,便于集中精力突破一方。而在追踪中国画人物画的发展时,则把视野放开,从广阔的时代背景、多变的社会现实来透视绘画风格的内涵。这样把以小见大和以大观小结合起来,有利于课题做深、做精、做细。
她围绕百年中国人物画这一定位,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并利用自己在中国美术馆理论部工作之便,陆续访谈了许多人物画家,挖掘了许多新鲜的第一手资料,整理出《20世纪中国人物画大事记》、《20世纪重要人物画家一览》等年表和图录,把对中国人物画百年形象长廊的考察之旅,建立在坚实的史料根基之上。
《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史》没有简单地堆砌或罗列画家画作,而是紧紧扣住“入世与出世”的主线,通过“红尘悲欢”(1900-1929)、“国难写真”(1930-1948)、“走向工农”(1949-1965)、“文革洪流”(1966-1976)、“多元共存”(1977-2000)五个单元,深入考察了人物画家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描绘了人物画家与被画的现实人物、历史人物、文学人物、戏剧人物乃至传说人物对话与沟通的心迹。
入世-出世是一个不简单的课题。就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来说,人物画家入世是题中应有之义,甚至可以说入世愈深愈好,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愈密切愈好;然而也存在着因失去距离感而“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问题,因强调主流观念而简单化概念化甚至标语口号化的问题。所以,马克思有“不应该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1859年致斐・拉萨尔)之警示;王国维又有“入乎其内,故能写之,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能观之,故有高致”(《人间词话》)之辩说,杜牧也有“睫在眼前长不见”(《登九峰楼寄张祜》)之慨叹。当然,出入深浅,并没有一个现成的公式,因时代特征与画家个性的不同,其“出入张力”也各异。一般而言,画家既要有周邦彦《玉楼春》词所谓“情似雨余黏地絮”般的胶着贴近,又要有“人如风后入江云”似的飘然超脱,在不断地入与出的反复观察体验中,才能对人物的形神有独特的理解和把握。
该书深入考察了人物画家在入世-出世的距离调整中的创作心态与作品样态。总结了中国人物画在“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方针指引下,坚守主流意识形态的人物塑造,体现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主旋律价值观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也反思了“文革”时期过分政治干预导致人物假大空的创作弊端。著者指出:“执著于人生使得20世纪的中国人物画生气盎然;但是,一味地执著和沉陷,难免少了一些超脱的高致。造型上拘泥于人物形象的毕肖,思想上受制于社会政治的条条框框,这些无不成为束缚人物画发展的不利因素。”
该书也注意到由于“出入张力”的不同,由于创作主题、关注对象的差异,人物画呈现出不同的类型,但未作具体的命名。我想,不妨借助于中国汉代《毛诗序》对《诗经》体制“颂、雅、风”的分法,把直接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和正面价值观念的“官方颂歌范式”称为“颂”;把重视深层的学术思考、从不同角度表现主流意识形态的“精英审美范式”称为“雅”;把反映工农兵生活情状、传达人民心声及对主流意识形态信息反馈的“草根谲谏范式”称为“风”。这样各司其职各擅其长,就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异元指责。
该书对“出入张力”的追索并不限于人物画家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它还包括中国人物画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画家在东方与西方、笔墨与造型、具象与抽象、技法与精神等因素之间左冲右突、上下求索的经验和成果。特别是进入八、九十年代,中国人物画走出了斗争哲学的偏颇,跳出两极二分的框架,伴着画家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中国人物画出现了新写实、新写意、新文人画、新工笔重彩画等开放、多元的繁荣状态。这就使全书既有纵向的文脉延展,又有横向的要素梳理,体现出人物画发展的起伏节奏,形成经纬交织的多维网络。
《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史》的写作风格是质朴平实的。著者重史料,重事实,重视人物画家生存的特定时代背景和特殊政治氛围,较多实事求是的客观记述和叙述,较少颐指气使的主观评断和论断。也许会有人感到它论的成分少了一些,然而,它本来就是一部画史而不是一部画论,何况,面对波诡云谲的政治风潮,复杂错综的创作心态,这种寓论于述的平实、审慎、严谨,不失为一种从容治史的高招。
裔萼对当代画坛的关注和对众多画家的访谈使该书带有一些“口述美术史”的味道。优秀人物画家的真知灼见也被写入书中,有些并作为附录附于书后。
在我看来,优秀的人物画家不只要有政治觉悟,还要有文化明悟、道德修悟、人生体悟、审美感悟;除了现实关怀,还要有宇宙情愫、世界视野、人类担当,人性关爱。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小宇宙,他从大宇宙源源汲取着物能、场能、灵能。人物画家的“写实”不是“描实”,他不只是被动描摹出人物的表象真实,而是要多层次、多角度、全能量地主动流泻出自己和人物交流碰撞的生命真实、灵魂真实、隐秘真实,写出人体的元精元气元神、人性的大真大善大美、人际的相关相连相系。一如当代日本著名设计家杉浦康平在《造型的诞生・图像宇宙论》中所说:
“型”中注入“灵”,宣告充满“生命”的“造型”的诞生!
《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史》,裔萼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3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