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平静不代表沉默,不沉默的平静表现出沉淀已久的惊人力量。2007年,这家“沉默”的出版社,用年出书1000余种、出版码洋4亿元、建立了“章鱼模式”的优异业绩向出版界郑重声明:“苏科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苏科社”是“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苏科社”是“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版发行先进集体”。30年来的“苏科社”,在平静的表面下,书写着中国出版业波澜壮阔的传奇一页。
1995年,当我作为一个出版业的记者,采访关于“苏科社”发起设立的“金陵科技著作出版基金”的时候,我惊异于一个地方科技出版社资助出版科技学术著作的情怀;1996年,当我作为一个书评人读到装帧精良、雅俗共赏、图文并茂的《蓝天绿地丛书》的时候,我难以想象一家地方科技出版社表现出的具有前瞻性的环保理念和环境责任感;1997年,当我看到旨在为保留和记忆中华民族的建筑遗产、制作恢弘的《中国民族建筑》(5卷精装本)的时候,我同样想象不到那是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出版社耗时10年的出版成果;随着采访的深入,一大批苏科版的关于医药卫生、关于人民生活、关于服务“三农”、关于理工实用、关于科学普及、关于建筑装潢、关于教材教辅等题材的优质图书,进入了我的视野,在受到强烈感染的同时,我兴奋不已,因为我当时主持着一份报纸的关于科技图书方面的专刊,这使我在撷取新闻素材方面,有了更为宽泛的选择。
这种书写目前仍然在以一种更为强大的力量继续着,这种书写源自于一种沉淀30年的深厚功力,绵延的功力,这功力的锻造来自于几任社长低调但坚韧的努力。
我与“苏科社”相交十余年,期间出版社历经王於良、胡明?、黎雪三任社长。王社长个头不高,微胖,敦厚的脸庞,低沉的嗓音,标准的普通话里混杂着不多的南方口音,话语不多但每句都很诚恳,咋一看去怎么都不像个文化人。但你千万别跟他老人家混熟了,否则每句话都是来自关于出版的深沉思考,有些思考甚至联系到国外出版现状,并站在了中国出版业发展的制高点上。与他相交多年之后(我每次去南京都要见见他),我才发现,这是隐匿在中国出版界深处的一位智慧老人。最近我惊喜地发现,他还是一个具有浓郁人文情怀的出版老人,因为他退休之后到国外游历的闲适文字,令我小辈肃然起敬。
到现在还有“苏科社”的朋友经常戏笑我说,我每次和胡明?社长在一起,都能让她开怀大笑,开心不已。其实是这位女社长的爽朗性格使然。胡社长编医卫图书起家,人务实、精练,性格爽朗,语速偏快,嗓门较高,是我一见就上赶着要开聊的“大姐大”级人物。出版社的人对她既爱且怕,当然爱的成分居多,因为在她的主持下,“苏科社”每年效益都大幅度提升,手下员工的待遇也就水涨船高。就是这位性格爽朗,做事执著的强势女社长,强化了“苏科社”在“地科联”甚至全国科技出版领域的重要地位。
如果不见真人,仅从黎雪这个名字,你很难想到这是个爷们,是个“苏科社”人人喜欢、上下贯通的高手。10年前的黎社长,眉清目秀,一表人才,开口就笑,属于在人群中施乐的主儿。因为经常给别人带来快乐,心思通达,自己也很快乐,以至于现在都乐得满眼的褶儿,少了往日的靓哥风采,多了男人的持重成熟。就是这个医学出身的爷们社长,20多年来一则周旋于与外商的版权贸易洽谈中,一则忙碌于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密切沟通协调中,为“苏科社”打造深厚功力立下了汗马功劳。
“苏科社”行板如歌。我所熟知的这三任社长,经历了中国出版业激烈震荡、风起云涌的15年。15年中,他(她)们以各自的魅力和才能,带领“苏科社”一干人马,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社,缔造了一个雄踞地方科技出版之首的专业出版社。目前的“苏科社”,正在黎雪社长的带领下,以坚持主业发展的“章鱼模式”,谱写属于江苏出版,属于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躬逢大局大文章,个中多少昂扬,人生难得曰辉煌!寄语我所喜爱的“苏科社”和“苏科人”,保持一如既往的冷静和平实,在而立之年,用特有的“沉默”锻造和延续绵延的功力,展示新气象,再塑辉煌!
(作者为原本报记者、现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