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五院――北大中文系叙录》,温儒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30.00元
在学界,北大中文系一直是一道风景,也可以说是名胜,在历史的层面上,它还有些神圣,所以,北
温儒敏先生从在北大中文系读研究生,到留校任教,到执掌中文系,是近30年北大中文系发展的见证人。从这本书里,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温先生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对北大中文系的热爱,但我们更能够从字里行间体会到温先生作为学者与学校、时代和社会之间的抽象关系。作为学者,作为知识分子,温先生是高度个性化的,精神上是高度独立的,这种个性化与独立性不仅体现在生活中,体现在学术研究中,也深刻地影响工作从而影响集体,使中文系和个人很深地纠葛在一起。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能够感到,个人又深深受制于时代、社会和集体,个人荣辱与社会变迁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从大到时代、社会小到传统、氛围的规约下,个人的作用和能耐其实非常有限,有时甚至非常无奈。和全国所有大学中文系一样,北大中文系和这个社会又是高度统一的,北大也不能免俗,某种意义上说有时更俗。所谓个性与自由,更多地是表现在内心,表现在私人生活中。
北大中文系是出故事的地方,本来中文系就是才子堆积的地方,学文学的人一向以浪漫著称,说话则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且是北大中文系,故事之多可想而知。从书中我们也隐隐约约感觉到了一些故事,但温先生似乎有意淡化故事,记人叙事不渲染、不铺垫、不惊讶、不炫耀,不作惊人之语,词语不铺张,感情不外露,而是如实叙述,不转弯抹角,娓娓道来,语态平和,沉稳、敦实和老到,也特别显示了北大学者的气派与气质。
对于这本文集,我最喜欢读的是有关人物回忆、包括叙录温先生经历的几篇文章。在人物描写上,我觉得温先生深得《世说新语》的精髓,非常简略,点到为止,廖廖几笔就把人物的精神勾勒出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外形上,在衣着上,这些学者未必有什么特别之处,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甚至可能是“低能”的,但一旦进入精神领域,进入思想领域,进入到他们熟悉的学术领域,他们就神采飞扬、气度非凡,可以说雍容华贵,仪态大方,超凡脱俗,与众不同。他们是典型的“精神贵族”,是知识上的大富翁。知识分子在工作和待遇上也可以委屈自己,但他们决不会在精神上投降和让步,精神的自由这是知识分子的最后圣洁,如果这一点失去了,知识分子也就名存实亡了。
《难忘的北大研究生三年》叙述的是温先生在北大求学时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北大“三窟”》则是从住房及搬迁这一侧面来写温先生在北大当老师的生活经历及其变迁过程。说实话,不管怎样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北大当时的物质和生活条件都是非常恶劣的,但读完文章,我心里充满的却是向往,为什么?温先生所描述的精神生活太让人羡慕了。往来都是“鸿儒”,谈道论学,对于一个对学术充满了虔诚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呢?生活固然是清苦的,但学术上收获的甘甜却是更大的补偿。苦与乐,耕耘与收获,生活的单纯与思想的复杂,物质的贫乏与精神的充实这正是知识分子的生活二重奏。
但我觉得文集中最好的文章则是《书香五院――北大中文系叙录》一文,好就好在他把北大中文系写得栩栩如生,写得像一个人一样有血有肉有个性。北大中文系没有豪华的办公室,没有宽敞气派的教室,没有现代光电音响设备,没有炫耀的装饰,一切都很质朴,都很随意,都很自然和平实,散漫自由,但外表简单与平静的背后却内在丰富与活跃,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读完温先生的散文,让人对五院肃然起敬,这与其说是北大中文系的魅力,还不如说是散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