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30年前,因为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一位怀揣报国
翻阅这两本著作,作者为实现教育创新不断从事概念重建的勇气令人折服。两本书共涉及四大主题――辨析素质教育、重塑教师形象、创新课程文化、重建课堂教学。每一个主题在论述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新旧观念的碰撞和交响,从而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教育制度的转型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中国教育面临的严峻课题。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尊重个性的教育,因此学校生活必须彰显儿童的存在价值,成为儿童有意义的探究生活。基于此,教育需要从观念到机制、体制的全方位转变。把教师形象从“技术熟练者”重塑为“反思性教育专家”是实现教育转型的根本条件。而这只能通过教师的持续专业化予以实现,因此要确立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专业威望”,必须从传统的教师教育中解放出来,谋求教师教育在制度设计、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的革新。后两个主题――“创新课程文化”和“重建课堂教学”,旨在揭示伴随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而来的种种观念冲突,引导读者明辨是非曲直,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同一切保守势力作斗争,继续改革者前行的步伐。文中所涉及的概念重建的话语极其广泛,包括课程文化的转型、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统整的建构、知识概念的重建、教学规范的转换、教学文化的创造、有效教学的实施、教材观的改变、教学评价的革新等等。阅读这一系列论题,在思想的洗礼中,我们得以明晰中国教育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和高度。
30年岁月峥嵘,回顾中国教育研究的发展之路,倘若没有改革开放,中国教育学将落后到何种程度,细想之下总不免令人寒噤。今天,凯洛夫教育学的时代虽宣告终结,但凯洛夫教育学的幽灵依然在教育上空游荡,思想解放的使命更加艰巨,中国教育学需要更多的像钟启泉教授那样的思想斗士的涌现。愿所有从事教育研究的学者都能拥有一颗开放的心灵,从而冲破一切保守思想的羁绊,重塑教育学的世纪信念,开创中国教育的崭新局面。
《教育的挑战》,钟启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44.00元;
《课程的逻辑》,钟启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4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