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缘”是我杜撰的词儿。它的意思是“因莫理循而结缘”。它还有同义词,叫“福缘”或者“福教缘”。因为在当今中国,出版与莫理循有关的书,几乎成为福建教育出版社的一项专利。围绕着这一单项出版计划,福建教育出版社将中澳一批一流的作家学者聚拢在自己的周围,使自己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省际乃至国际的边界。
莫缘始于1997年。这一年福建教育出版社的一位编辑访问澳大利亚,第一次听到笔者说起“中国的莫理循”这个澳洲英国佬的大名。职业的本能使她成为当时访问团中唯一一个,充分理解了这个大名背后的文化价值及出版潜能。
笔者久居澳洲,是个职业画家。多年来一直有一个梦,便是能让国内的同胞分享莫理循名下的一大笔文化资产。2003年,这个梦突然成为现实。的确是突然。因为我根本不知道福建教育出版社已为此努力了六年,甚至我也忘记了那一次中国出版界的访澳。当时我在故乡嘉兴画画,意外惊喜地得知《北京的莫理循》中译本将在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于是我与福建教育出版社取得了联系。福建教育出版社的领导,包括时任副总编辑、现任社长的黄旭及有关编辑,专程赶到嘉兴与我相会,并立即敲定请我担任莫理循档案中老照片部分结集成册的编撰人。
在2003年,福建教育出版社仅刚刚出版了莫理循书系的第一本,即西里尔・珀尔在1967年出版的《北京的莫理循》,中译者是檀东星与窦坤。关于“莫理循书系”的计划,还只是我们见面时口头上的谈论。我并不太相信它会真的实现。但仅仅五年过去,其成果已经超越了其时所能预见的范围。更让我惊讶的是,在福建教育出版社的支持下,居然把莫理循的题材推上中央电视台,并被译成多个语种在多个频道播出。
迄今为止,该书系已面世的包括莫理循本人的著作《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第二种莫理循传记《中国的莫理循》(英文原著名为《死过两次的人》),窦坤关于莫理循研究的博士论文《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以及图册《莫理循眼里的近代中国》,即将面世的有这套图册的姐妹篇《1900,莫理循中国西北行》等六种。笔者钦佩该社决策者的文化眼光。
因此与福建教育出版社结下“莫缘”学者作家有很多,包括澳大利亚莫理循研究权威骆惠敏和他夫人海伦女士,以及作家罗伯特・麦克林等。当然,莫理循唯一尚在人世的二儿子阿拉斯戴尔老人亦在其中。因“莫缘”而与福建教育出版社建立合作关系的有澳大利亚新州米歇尔图书馆与澳大利亚政府的澳中理事会。甚至远在波士顿的哈佛燕京图书馆亦曾伸出援手。致力于诺贝尔文学奖作家高行健作品英译的悉尼大学陈顺研教授,作家与学者周思、罗清奇夫妇等,都因莫结缘。尤其是澳大利亚驻北京大使的夫人鲍雪侣博士,曾一字一句地为双语版《莫理循眼里的近代中国》校改英文。
通过“莫理循书系”的出版,福建教育出版社将目前中国国内研究莫理循的第一位博士窦坤女士介绍给了读书界。在书系中绝大部分都有窦坤的参与或者主笔。
莫缘还衍生出“伍缘”。因了《莫理循眼里的近代中国》中一组1910年伍连德大夫在东北扑灭鼠疫的珍贵历史照片,牵动了一批读者站出来呼吁国人缅怀这位中国现代医学的开山祖。福建教育出版社就此成功组稿出版了伍连德的传记《国士无双伍连德》。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读了此书后夜不能寐,在报上撰文呼唤伍连德精神,《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记者刊发整版文章来介绍伍连德。伍连德就此回到了他曾倾心报效祖国的新一代民众心里。
莫缘的作者罗伯特・麦克林还带来的“陆缘”,福建教育出版社翻译出版了他写的《中国的莫理循》,与他结成了互信,又翻译出版了他写的《陆克文传》,把这位新当选的、会说汉语的澳大利亚总理介绍给了中国读者,为中澳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所以值此福建教育出版社五十周年社庆之际,笔者既为之评功摆好,更寄以深切期望,愿福建教育出版社驾莫缘之东风,更上一层楼。
2008年10月1日于澳大利亚悉尼
(作者简介:沈嘉蔚,著名旅澳历史画家,曾因《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红星照耀中国》而知名。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澳大利亚国立肖像馆与欧、美等地博物馆均收藏有他的油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