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面目狰狞”评《腰门》

2008-11-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记者陈香 我有话说
本报讯 作品研讨会“走样”变味?评论者只说好话不及其他?在作家到场的情况下,严肃认真地对其作品进行批评,无论是对作家还是对评论者,都是一个考验。近日,儿童文学作家彭学军的新作《腰门》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推出,一场“不一样”的《腰门》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

在这场由浙江师

大儿童文化研究院、儿童文学研究所主办的研讨会上,评论者在充分肯定了《腰门》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水准后,对作家创作提出了建设性的、甚至是严厉的意见,可谓是“面目狰狞”评《腰门》。作家彭学军则充分表现了一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的大度,对评论者的评论或虚心接受,或诚恳回应。无论是创作者还是研究者,都在淋漓尽致的交流中获得了“不一样”的感受。“这也是我们的初衷,希望在充分的学术碰撞中建立起一个新的学院研讨体制。”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方卫平表示。据了解,浙江师大儿童文化研究院、儿童文学研究所将对现下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持续的严肃认真的批评,《腰门》是第一本。

青年评论家钱淑英博士首先从作家童年经验书写方面对《腰门》进行了解读。她认为从《你是我的妹》、《油纸伞》到新作《腰门》,彭学军的创作一以贯之地体现了童年的湘西生活对于作品的染色,她的质疑是,这是否体现了作家写作的无力,因而重复自己?浙江师大周晓波教授则将彭学军的创作特色归纳为三个方面:湘西文化、童年意象、忧郁诗情。她认为长篇小说《腰门》在语言上仍然保持着彭学军作品语言的散文特质,韦苇教授则由此提出,《腰门》散文气质浓郁,但作为长篇小说,结构还可再精致些。方卫平则认为,6岁小女孩沙吉的叙述似乎更符合少女的口吻,而不是一个小女孩;另外,作品中出现的死亡似也有点多。

《腰门》的责任编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副总编辑魏钢强,作家彭学军认真听取了评论家们的意见,也一一做出了回应。譬如,魏钢强认为,湘西经验、童年记忆其实是可以重复的,可以作为作家的精神底色,关键是作家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对其心灵故乡的叙述和回望要新鲜;彭学军承认,写作过程确乎是一种烦琐的过程,“写得不耐烦就把人物写死算了”,但是,她认为,作家创作还是应该凭借一种天然的创作冲动。而且,“下一次创作一定关注结构问题”。

彭学军是知名儿童文学作家,出版有20多部小说和散文集,曾获多种奖项。《腰门》是彭学军今年6月推出的长篇新作,讲述6岁小女孩沙吉在边远小城的成长故事,具有浓郁的湘西风情和水淋淋的诗意氛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