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不改“三农情”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大学毕业,来到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从农业编辑室的一名普通编辑,到如今走上分管农业出版工作的岗位,风雨20多年,与“三农”结下了不解之缘。
最初,农业编辑室有6名编辑。部门一年下来也只完成二三十个品种,几十万元码洋。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图书出版的诸多困境纷纷浮出水面:
一是图书发行难。我国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低,文化程度也低,限制了对图书的消费需求,使得农业图书的市场难以做大。同时,农业图书发行环节多、渠道长,占用的人力和场地成本高、效率低,导致图书发行经营者积极性不高,发行网络不健全,使得市场本来就不景气的“三农”图书更是雪上加霜。“出版社卖书难,农民买书难”成为比较普遍的问题。
二是作者写书难。专家学者往往认为农业图书本子小,学术层次低,对职称晋升等作用不大,对实用类农业图书一般“不太愿写”。同时,农民读者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先进科技成果,有时还需要配上绘图,这也导致了作者“不太会写”。
三是编辑出版难。由于农民读者购买力的限制,农业图书的定价低、利润薄。而出版社往往对编辑人员实行经济考核,微利甚至赔本的农业图书导致编辑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这使得“三农”图书的出版无法进入良性循环。
四是图书覆盖区域受限制。农业生产的区域性也决定了一部分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的读者是有区域限制的,不像许多大众读物有较广的市场范围。
1990年代中后期,农业图书面临的困境愈演愈烈。作为第一线的编辑人员,我们感到苦恼、忧虑、彷徨甚至灰心。我们也尝试开发过综合类图书,此举虽然在经济效益上有所改观,但面对自己的出版责任,总有一种丢失“阵地”的失落感。前几年,少数出版社撤销了农业编辑室,这对我们又是一个考验――是去是留?
面对浮躁的文化氛围和现实的利益诱惑,我们不为所动,继续坚定信念,牢记宗旨,提出要以全新的出版理念、扎实的工作举措,更好地为“三农”服务!我们及时进行调研总结,调整选题思路,摸准农业、农村和农民对图书需求的脉搏。
思路的改变迅速给我社农业图书的出版带来了新的气象。如今,我们的农业编辑室有4名编辑,每年出版一百多种农业图书、码洋规模达数百万元。我们出版了《中国土壤微量元素》《中国北方旱区农业》《中国农业自然资源与区划》《中国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等一批重要学术专著,推出了《“菜篮子”工程技术丛书》《跨世纪农村书库》《农民“金口袋”丛书》《农民致富新道道丛书》等影响广泛的大型丛书、套书。这些图书的成功策划和运作,为我们积累了跨部门合作、大规模运作的经验,增强了对农业图书出版的信心,也提升了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
全心奉献“金阳光”
新时期,新机遇,新发展。2004年,中央发布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一号文件”;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农业,作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署。黎雪社长和社委会班子敏锐地意识到,“三农”更大、更深层次的变革即将到来,服务中心工作是出版人的重要使命,我们必须抓住机遇,立即行动起来!
首先是明确目标。我社制订“十一五”农业图书出版规划,提出策划一套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型丛书;第二是理清思路。以“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长效机制”创新“三农”图书运作机制;第三是保障落实。在社内对“三农”图书实施政策倾斜,强调社会效益,弱化利润考核指标,让编辑人员全心投入。
我们在苏南、苏中、苏北广大农村展开新一轮大调查,足迹遍及江苏大地;同时组织农技人员、种养大户、乡村干部、农民代表、书店代表等召开数十次座谈会,迅速拿出了《“金阳光”新农村丛书》的策划方案。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旨在“让党的农村政策及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和经营理念的‘金阳光’普照农村大地,惠及农民朋友”(摘自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为《“金阳光”新农村丛书》所作序言)。丛书分为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新农村和谐社会三大系列,亮点多多:一是真正求得突破与创新,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农业实用技术上,更拓宽到农村生活、教育、卫生、管理等方面;二是开放式运作,随时根据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需要,精心选择并不断增补和调整具体图书选题;三是贯彻服务理念,采用精内容、小开本、少印张、低定价,让农民朋友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四是争取上级支持,多部门联合运作。
让我们感到无比兴奋的是,就在丛书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时,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要求,我们《“金阳光”新农村丛书》的策划思路与之完全吻合!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社委会的超前决策,编辑部门的扎实工作,又一次让我们抓住了“三农”图书的发展机遇。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的出版获得喜人成绩。2006年,《“金阳光”新农村丛书》被批准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工程,成为江苏“农家书屋”首批进驻图书。因为品种全、价格低、内容贴近需要,丛书也是许多地方主管部门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的采购热点。如今,《“金阳光”新农村丛书》总规模已达150种,包括VCD、挂图等延伸品种,明年将逾200种。同时,我社已开通“金阳光”新农村服务网站(www.jinyg.org),对农村读者进行全方位服务。“金阳光”已成为我社“三农”图书的形象品牌。
风雨后的阳光总是格外灿烂!2004年,我社被新闻出版总署表彰为“全国服务‘三农’图书出版发行先进单位”;2006年,我社又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版发行先进集体”。
风雨兼程,真情不改,心系“三农”,责任在肩。困难时没有放弃,风雨中选择坚持,发展时抓住机遇,在“三农”图书出版的征程上,我们义无反顾,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