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地铁流动图书“试水”情况看,运作至今2个月,书刊约6万本,仍有近3万本未收回。表面看地铁图书流失
其实,此类问题还发生在其他一些便民措施上,譬如为了我提升人们艺术素养,博物馆、美术馆免费开放,可文物或艺术品频频遭到观众不文明对待;为普及和提高市民的音乐欣赏水平,深圳创办公益音乐会,场内闪光灯让人无法观赏,小孩子的吵闹声此起彼伏;国庆期间,广东中山市数百名市民的哄抢上万盆鲜花,短短一个小时后只剩下些许残花。它们的共性问题就是一方面市民素质有待提高,另一方面职能部门对市民文明行为规范的缺位,过多地依赖观众。
社会学家余海认为:提高国民素质不能仅仅依靠市民的自觉行为,也应当通过设计好的社会管理制度对其进行引导、提升。诚然如斯,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最近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增添回收架、播放温馨提示等一系列举措,将近期流动图书的流失率降到三成左右便是一个有力的佐证。此外笔者认为职能部门应广开言路,科学有序地组织和引导。譬如,首先招募一批志愿者参与各个图书收回点的布展、讲解、导引、提醒等服务,让借阅人出示身份证件进行登记;其次设备上跟进,如图书上贴条形码,在各站点出站闸机旁新设条形码监测器,一旦忘记归还就有报警提醒;再者基于流动图书公开性,应加乘客间的监督与提醒,试想,如果每个乘客都自觉提醒身边借阅人,图书流失率必将大大降低。
图书回收的过程既是市民提升文明素养的途径,也是职能部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由此看来,上海图书流失尴尬的不是哪一个市民,哪一个站点。倘使管理规范运行不到位,职能部门不能及时反省自身,难保在其他便民措施上还会出现“自行车流失”“雨衣流失”等类似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