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手机小说出版后屡屡成为超级畅销书是日本独特的现象,但中国和韩国的
而中国作家许龙锡则宣称,网络拓宽了成为作家的门户,“过去只有在一级刊物上发表作品,经过审查之后才能成为作家,如今谁都能在网络上发表作品,并接受读者的评判”。文学是强调叙事结构的艺术,即使活字媒体逐渐萎缩,也会有在新的数字环境中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延续其生命力。通过数字文学作品,反而能达到文学的大众化,也能成为扩展文学领域的机会。
以网络题材小说《Install》(中文版名为《毒蘑菇》,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亮相文坛的“80后”女作家绵矢丽莎表示,听到文学这个词,头脑中浮现出来的终究是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不过网络小说正作为文学的另类得以进化,也许今后的网络文学将和传统文学分庭抗礼,文学也将随着媒体一起走向多样化。
有“三岛由纪夫再世”之称的平野启一郎认为,现在人们热衷于读那些以“身边杂记”为内容的博客,就算是写取材于特殊职业或体验的小说,当事人的言谈也往往轻易地凌驾于真实性之上。“从文学的层面来说,大的共同体已经解体,人们开始归属于无数小的共同体,于是就产生了如何形成合意这么个大问题,这或许正是文学的危机所在。”
韩国著名女作家殷熙耕称眼下已经到了不读光写的时代,写作者不读别人的东西,就写起了自己作品。在她看来,博客的文章读起来总觉得缺乏观点,而文学就是要亮明观点,揭示出人们在探究什么东西。
曾在网络上发表长篇小说《犬身》的日本作家松浦理英子说,网络的发达使写作者人数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写文章变成了日常生活,任何人都可以适应网络空间,每个人都可以有多重身份,很多人在网络上编织虚虚实实的故事。这样一来,如今触发写作动机的人,写作时不再单纯朴素,而是具有多元视点和多重意识。作为专业作家,应该对这种状况持肯定的态度,面对现实,开拓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