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期刊的主流地位在新的格局下已经产生动摇。内蒙
有文学就会有文学期刊。《十月》杂志主编王占君认为,中国的文学期刊不存在生存意义上的危机,只存在发展意义上的危机。他指出,文学期刊发展层面的危机,主要在于文学和市场的矛盾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小说选刊》主编杜卫东举例说:“《小说选刊》改版之前,发行量已跌至历史的最低点,改版后主张现实关照、人文情怀、独特视角、中国气派,取得了成绩。《长江文艺》主编刘益善用“坚持”来鼓励期刊界同仁,并指出进“农家书屋”不失为一条好路子。《诗刊》副主编李小雨则表示,可尝试先把机制搞活,不断创新,包括结构创新和内容创新,走上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芳草》杂志主编、作家刘醒龙不同意“文学要大发展,文学期刊要大发展”的观点。他认为,存在就是一种价值。对文学来讲,重要的不是大发展,而是把阵地做好,搞好小发展一样很有价值。中国期刊委员会主任任森认为,杂志要走出困境,必须关注市场调查、做好营销,才能在市场中找到双赢的渠道。
省级文学期刊是否因为发行量少就没有存在的必要?《黄河》主编张发表示:“省级文学期刊与生俱来带着一种使命,就是发现、扶持文学作者。《黄河》发行量虽然少,但是刊物办得生机勃勃,连续多次获省委宣传部的表扬。我们更关注的是文学队伍的培育,虽然经费不多,但在为重点作者召开作品研讨会上我们不遗余力。”他认为,平台搭建起来,关注底层作者,把文学队伍整合好,文学期刊就找到了生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