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开宗明义指出:“在我们的文化里,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有太多的人在‘扯淡’。”“扯淡者的意图既不是叙述真相,也不是掩饰真相”,而“只是随便乱诌”。扯淡看起来对他人和社会没有什么伤害,无关紧要,所以,公众对其都抱以视而不见的态度。
但法兰克福却从中发现了问题。他说:“不论扯淡的人多么努力谨慎,他们却是在想方设法躲避某些东西。”躲避什么呢?躲避真实,躲避责任,躲避可能的价值判断与责任选择。扯淡是有意的避重就轻。不管说得多么一本正经或慷慨激昂,过后却发现等于什么都没有说。用作者的话来说则是:“他嘴上喷出的只不过是股热风。”扯淡者根本不在意他所表述的内容是否有真实价值,他“不在乎所述的事物真相到底如何。”所以,作者告诉公众:“这种认为无论事实真相如何都没有差别的态度,我认为就是‘扯淡’的本质。”扯淡最大的危害在于,它“会造成一个人不去讲老实话”。他的结论是:“就影响效力而言,扯淡远比说谎更严重,是真实更大的敌人。”
我以为,无论作者的观点如何,无论他的论述有没有说服力,至少,他是在谈论一个真实的现象,是在阐述一种由自己内心深处生长出来的思想。人们写书,是因为有思想有观点有态度需要告诉这个世界,是要用自己的声音去唤醒这世界上的某些人。所以,一本书,最重要的是要说发自作者内心的真实的观点。但是现在,很多写书的人本来就没有思想,却硬要装作专家学者云山雾罩地乱说一通,以此冒充学术和学问。这也是“扯淡”。
《论扯淡》,[美]哈里・G法兰克福著,南方朔译,译林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1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