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广东文学多样化发展,主旋律突出,从新时期算起,几乎每一个思潮流派在广东都出现过,甚至居于领先位置,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改革题材。北京大学教授陈晓明说:“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对新经验的表达非常充分也非常独到,比如吕雷的《大江沉重》就能以一种日常性和平民性特点重新书写改革。”评论家雷达认为广东文学对全国文学的贡献非常大,它有前沿性,有使命感,例如《商界》、《终结2005》、《深圳大道》,另外值得重视的还有打工文学。评论家李炳银认为广东作家具有拥抱时代生活的热情,“他们对社会有鲜明的责任意识。”
研讨中,评论家们对广东文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开诚布公地提出来。李炳银说,“广东文学有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作品,也有像《国运》这样的厚重之作,但是再过多少年回忆这些作品,我们也许发现它们的时效性和及时表现生活的功能很明显,但是历史性和文学性可能弱一些,所以我觉得广东文学的表现需要更加凝重。”《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认为,“广东文学反映的改革题材在艺术上还没有达到精湛的程度。还有,反映改革是不是就一定非要大规模?”评论家吴秉杰指出,广东文学在交流方面做的不够,“在思想资源方面跟国外相比,我觉得还不够;其次,跟全国同行的交流不多。”曾在广东作协呆了12年的评论家张柠希望广东文学家的创作视野更开阔一些,特别是要关注影视文学。
近日在北京结束的“改革开放30年与广东文学”研讨会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会议对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文学的一批重要成果进行了回顾总结和研讨,涉及的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大风起兮》、《苍天厚土》、《大江沉重》、《仙人洞》、《神仙・老虎・狗》、《终结2005》、《商界》、《世纪贵族》,纪实文学《国运――南方记事》、《庄世平传》、《冰点燃烧》、《瘟疫:人类的影子》、《守护生命》、《袁庚传》等。记者发现,与会评论家们对文学与生活、文学与时代、文学与人民的关系,对艺术创新的重要性,对借鉴与继承的关系、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等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发展的重大问题,都有鞭辟入里的见解,研讨会不仅将给广东的文学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对全国的文学创作、理论和评论也会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