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以此总结他对2008年的感受。“年初的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第一次在中国举
在谢寿光社长看来,2008书业是比较艰难的一年。据谢寿光估计,书业总的销售额与2007年相比大体持平或略有增长,但考虑到纸价书价上涨的因素,盈利情况并不乐观。2008年11月以来,零售书店的销售额虽然没有下滑,但销售册数在下降。全年基本上没有涌现新的超级畅销书,出现的热点只是往年的延续。教材教辅出版领域,由于政府采购、循环使用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利润额度必然有所缩减。另外,图书馆馆配热潮在2008年渐渐过去,馆配市场规模相比往年呈缩小的态势,对出版社也有一定影响。
“不过,就我们社而言,2008年还是保持了平稳的发展。”谢寿光说。他认为,这主要得益于他们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第一,考虑到奥运会的举行,社科文献出版社将生产计划的执行前移,到2008年7月,就已完成了全年生产任务的70%;第二,加大了品牌图书、特色图书的出版力度。2008年,该社对自己广受好评的“皮书”系列进一步提升质量、优化结构,并推出了一些新的品种,填补了若干空白,目前,“皮书”总量已接近百种,其中《经济蓝皮书・2009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等品种呈持续热销之势。另外,该社学术原创图书中也涌现出一些畅销品种,如杨奎松的《国民党的“反共”与“联共”》、俞可平的《思想解放与政治进步》等。第三,加大了数字出版的力度。除了“皮书数据库”、“列国志数据库”继续完善之外,该社“古籍数据库”的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值一提的是,《康熙字典》实现了数字化,这一数字产品能完成生僻字、繁体字、异体字的编辑加工、检索等功能,受到了市场欢迎。
在谢寿光看来,这个冬天,业内不少企业,包括一些出版社和实体书店,都会感觉到阵阵寒意。
“金融危机的影响如果进一步扩散,书业的资金链条必然拉得更紧;一些积攒了一定资金的出版集团可能会寻求兼并、收购一些举步维艰的中小型出版社,出版业将进一步洗牌;民营出版可能会加大合法化的步伐……”谢寿光说。
谈到2009,谢寿光说他依然很有信心。“我们并没有下调发展目标,仍然设定了20%的增长指标。”谢寿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