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立足现实承前启后

2009-01-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傅璇琮 我有话说

中华读书报于2009年元月起建立国学专版,我想,这必当受到广大读者和传统文化研究者的关注,并引起极大的兴趣。因为中华读书报是书籍出版和读者阅读的资讯报道,且是周刊,牵涉面广阔,反应快捷。国学作为传统文化研究,其本身专业性较强,而能在中华读书报上作为专版刊出,就能使专题研究与普遍交流沟通、结合,确

使读者有一种如沐春风之感。

当前国学研究专著专文已有多种,专刊也有数种,如北京大学的《国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的《中华国学研究》,光明日报的国学版,在学术界都很有影响。但这几种专刊多为登载专题论文,我想中华读书报国学版,可以另辟一新境,如选刊有关传统文化研究著作的书评,有关学术活动的通讯,并仿照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可就国学研究中一些受人注意或引人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如北京语言大学建立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2008年12月30日举办基地揭牌仪式与研究论坛,我应邀参加此次会议,深感中华传统文化与国际文化交流,即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甚有研究价值,很值得报导。又《文学遗产》编辑部与中山大学于广州联合举办中国文体学研讨会,著名学者罗宗强教授等多人参加,对传统文体繁富分类及与现代创作结合,都有创新探讨。另,河北教育出版社将出版《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选辑两汉至清末诗文别集及诗文评著作,逐篇撰写提要,有两千种,为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同类著作的一倍;又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在筹划编纂《续修四库全书提要》收有5300多种,也为清《四库提要》之一倍半。这应当是继承传统目录提要的优良文体,体现当前古典文献学研究思路的开拓,提供国学研究扎实的基础史料。有关的学术动态,目前当还有,我们及时予以报道,对促进研究当极有利。

近30年来改革开放,我们的国学研究有相当进展,有不少优秀成果,但我们仍应回顾20世纪前半叶的学术成就与特色。1995年,《清华大学学报》为纪念清华大学中文系建系70周年暨复建十周年,特辟“清华人文传统和学术风格笔谈”,我应邀写一短文,就20世纪前半叶清华文科学风,概括为三点:一为视野开阔,对一时代的文化有总体把握,具有清晰的文化意识;二为着眼现实,具有鲜明的当代意识,又能沟通古今,融会中西;三为既对中华历史文化有强烈深沉感情,又能保持理性自觉。我想,这也是20世纪前半叶我国传统文化学术研究的共有风格,很值得今天加以探索、总结。

譬如鲁迅先生1927年所作《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不是单项论述这一时期的诗歌、文章、文学思想,也不是把一些作家逐个儿拉出来排队,而是结合政治斗争、社会思潮、文人生活,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心理状态,作综合的考察。系统的整体文化研究,是鲁迅先生很早就建立起来的文学史研究的格局,对后世极有启示。

闻一多更明确提出:“文学史为整个文化史中之一环”(《致梅贻琦》)。他所著《楚辞校补》一书,郭沫若在为《闻一多全集》所作序中,就称“是属于文化史的范围,应该是最高的阶段”。闻一多在整理、研究《诗经》、《周易》时,也特称“我是把古书放在古人的生活范畴里去研究”。他就是要充分利用文学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的特殊手段,来揭示那一时代的文化形态,这就是他所说的“缩短时间距离”,“带读者到《诗经》的时代”。

陈寅恪在他多部著作中,更重视文化史研究,特别提出“中国文化本位论”,强调以中国本土文化为立足点,来研究或吸收外来文化。他概述自己的治学思想,说“寅恪不敢视三代两汉之书,而喜谈中古以降文化之史”(《陈垣西域人华化考序》)。

陈寅恪高度评价王国维的学术成就和治学风格,谓“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王静安先生遗书序》)。我想,这可理解为20世纪前半叶传统文化研究的历史价值和影响,故我在此次笔谈中特为提出,期望中华读书报国学版作系统安排,探索20世纪国学研究史整体,立足现实,承前启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