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处于专业人才的塔尖级位置。在科技创新越来越显得重要的今天,恐怕没有哪座城市不想有多一些的院士落户,好给落户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生机活力。但是,
以重补购房金为手段,吸引两院院士前来落户,看重的是两院院士的身份和过去,看重的是院士已有的品牌,而不是其未来的创新成果,此风一旦兴盛起来,将会产生出许多弊端。
院士数量有限,而用于奖励或补贴引进的办法则无限。今天,你开出200万元的房补价,明天我就会开出300万、400万,甚至更高的房补价或奖励,这样下去,院士的身价便会越抬越高,而其新的创造未必就能与其奖励和补贴成正比。由于重奖或重补并未与新成果挂钩,获得重奖和重补的院士未必就能有新的重要成果。这对院士不断创新有害,对其他专业人才也不公平。再说,仅购房补贴就开出200万,按照深圳目前的房价,可以购买200平米的面积了,什么样的院士,需要住这么大的房子?很看重大面积房子的院士,还能有很大激情去拼命创造吗?
院士新落户,一切从零开始。重补其购房,远不如重奖其创新成果。重奖其创新成果,看重的不是其名,也不是过去已有的成绩,而是其未来的创造,未来的实绩。一个仍然很有创新能力的院士,凭借自己新的努力,新的贡献,能获得城市重奖或重补,他自己心里才会踏实,也才能拿得心安理得。又由于看重的是实绩,而不是过去招牌,谁有本事谁也可以拿,院士能够多获得,别人也会服气,自己也不会承受舆论压力。这对院士是个解脱,对社会也是个公平倡导。
以重奖创新成果取代重补购房,也有利于高效使用纳税人的钱。院士有了创新成果,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便显现出来。重奖或重补院士的创新成果,可以不动用或少动用财政资金,从其创新盈利中动支便可达到目的。这样形成了风气,包括院士在内的一切专业人才,就不会只顾吃老本,说当年的过五关斩六将,而以新的创造为荣,便会激发整个社会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