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观澜于镜海

2009-03-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陈浩星 我有话说

抵达香港路易斯・迪美

2009年,在迎来建国甲子之庆的同时,适逢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十年前的12月20日,澳门脱离葡萄牙的殖民管治,回到祖国怀抱,特别

行政区政府成立。十年后的今天,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澳门艺术博物馆与中国美术馆展开学术交流及合作,将馆藏澳门美术作品送京展出,在首都向全国人民致意。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澳门毫无疑问曾经担当过桥头堡的角色。澳门也是中西文艺交流的熔炉,文艺交流的中转站。

由利玛窦、郎世宁到钱纳利、史密罗夫,到今天活跃澳门画坛的侨居澳门的外国画家,他们有些是行色匆匆的过客,有的却以澳门为人生最后的艺术舞台,终老斯地。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大量内地居民移居港、澳,其中不乏卧虎藏龙之辈,他们与土生或土长的艺术家汇成澳门当代美术的洪流,成为支撑澳门美术广厦的主要力量。

感谢文化部港澳台司的关怀与爱护及中国美术馆的支持与帮助。这个展览选取自19世纪以来澳门多个时期,不同种族、流派、观念的美术作品,连同内地专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的创作,呈现百多年来在中西文化冲击下澳门美术发展的状况。展览命名“镜海观澜”,因这个濒海城市古称镜海,位于珠江出海口,处于咸、淡水交界处,海水显得异样混浊,几百年来显晦分明,乃澳门特色之一。观澜于镜海,水波不兴欤?心澜涛天欤?通过这个展览,人们除了看到澳门自然和人文风貌的变更,还能看到中西文化在澳门交汇时掀起的波澜与融合后的澄练。

澳门是中国的领土,澳门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故而无论分量有多轻,澳门的美术史毋庸置疑是中国美术史的一部分。这也是澳门得以在国家的美术殿堂举办“镜海观澜”展览的意义所在。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展出的美术作品,观众会对澳门同胞的爱国情怀,对外来者的镜海情缘,以至对澳门在中西美术交流史的作为有崭新的观照。由历史而及现实,为澳门美术发展提出新的思维与观点;让国人了解澳门的历史及文化;使澳门同胞切身感受自己与祖国血浓于水的关系,进而增强国家民族自豪感、归属感及凝聚力。这是我们的心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