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文学教育’(不限于中文系),其主要功能不是培养作家――能出大作
格非进入清华大学,王安忆进入复旦大学,王蒙和张炜去了中国海洋大学……近几年,作家越来越多地进入高校,评论家也不甘落后:雷达被母校兰州大学聘为博导,孟繁华和贺绍俊分别担任了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的所长、副所长。作家、评论家与高校的关系之密切,在现代文学史上并不罕见。走入高校的作家越来越多,评论家贺绍俊称这种现象带给他很重要的思考,即当代文学学科的学者们越来越接近本质。贺绍俊说,这一学科和研究“死去的”文学学科比较,更不应该关在屋子里、关在故纸堆里,应该打开门,找到畅通渠道与文学实践沟通起来。
作家学者进高校,不仅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学具有和现实文学活动结合的趋势,很多国外大学也有类似经验。对于每一所大学来说,也许采取的方式不同。有的作家进入高校可能是提供一个研究个案,提供了开拓视野的可能性;有的作家进入学科建设中间,开课授课,跟大学学科建设思路结合起来。但都会促进文学研究和文学现实有更自觉积极的思考和系统性的设想。而“中国作家北大行”把一批作家引入高校,将使整个学科更加全面地关照整个当代文学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