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无书不畅销“金黎组合”有秘密

2009-04-0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赵李红 蒋泥 我有话说

笔者曾多次采访金丽红,问她出一本热一本的奥秘是什么?她说:“与时俱进、洞悉社会潮流。贴近市场规律办事,读者不需要的书不做。”

中国的民营书商藏龙卧虎、“遍地开花”,据统计

有十万之众,他们占据出版界的半壁江山,在每年各类图书排行榜上,85%以上的畅销书都由民营书商策划、推出。我们熟悉的书商朋友,就多是其中的佼佼者。譬如北京弘文馆出版策划有限公司的杨文轩,陆续策划、推出过《致加西亚的信》、《小王子》、《自动自发》。北京磨铁文化有限公司的诗人沈浩波,推出过《明朝那些事儿》、《盗墓笔记》、《张小盒Office异想记》。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的吴又,出版了《藏地密码》。北京大学博士出身的严平,则推出过《刘太医谈养生》系列、周国平系列以及《时间简史》、《这样吃最健康》、“图文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诗人张小波也出版了刘心武谈红楼系列,以及名噪一时的《黑镜头》系列、《张曼玉画传》等。北京博爱天使文化公司则包装、推出过孔庆东、朱学勤、摩罗、谢泳等学者。北京汉唐阳光文化公司的尚红科推出了李零的《花间一壶酒》、《丧家狗》,柏杨的《中国人史纲》,王学泰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等。出身“榕树下”的、贝榕出版集团的路金波,从“亿元女生”郭妮的创作“流水线”,到安妮宝贝的《莲花》、王朔的“天价稿酬”,到痞子蔡、韩寒、石康等,再到出版饶雪漫的《离歌》,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畅销神话。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公司的黄育海,抛弃出版社副总编辑的铁饭碗,借余秋雨的号召力,同样不断推出畅销书,从《达・芬奇密码》到《数字城堡》、《天使与魔鬼》、《骗局》等,以及《大长今》,小说版《无极》,步步为营。

其中成绩最骄人的,自然是著名出版人,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总编辑金丽红、社长黎波。多年来,这对黄金搭档一直在神话般创造着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中国出版业中一个含金量极高的品牌。《王朔文集》、《不过如此》、《狼图腾》、《告诉孩子,你真棒》发行量都超过百万;《行者无疆》、《痛并快乐着》、《靠自己去成功》都突破50万册;达到20万册以上的更是几十种。这在出版界看来是奇迹的记录,在他们那里似乎很平常。笔者曾多次采访金丽红,问她出一本热一本的奥秘是什么?她说:“与时俱进、洞悉社会潮流。贴近市场规律办事,读者不需要的书不做。”

一本书,100多次电话,30多次面谈

当不少出版单位面临体制改革而惶恐不安时,金丽红、黎波已在市场中劈波斩浪,弄潮领潮,19人的团队年均人产值达300多万元。他们不断优化自己的品牌,靠着畅销书市场的运作成功,优质的服务,赢得名家大腕纷纷回头找他们出书。多年来,他们出书交友,许多跟他们合作的作家,都成了他们的好朋友和回头客。比如王朔、刘震云、都梁(《亮剑》作者)、赵赵、孙睿、六六(《双面胶》作者)等。畅销书作家王海?,曾由金、黎出版过《爱你没商量》、《不嫁则已》,长篇小说《大校的女儿》再次找他们出版。王海?的书炙手可热,是许多出版社的争抢目标,但王海?看中的是他们的信誉与责任心。主持人白岩松在《痛并快乐着》出版七年后表示,新作将再度选择“回头”。主持人崔永元继《不过如此》之后,第二本书《长征日记》,也是选择他的第一本书的责编金丽红、黎波。

既抓名家稿子,又不一味迁就作者,而是据理力争说服作者,使他们的作品尽量完美,是一些名人看中他们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在的编辑已经不仅仅是只做案头加工工作了,还参与到前期的策划、创作中去。他们和崔永元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崔永元的《不过如此》这本书,金、黎约了有三年。崔永元一开始不愿意写,找出很多的理由。后来,金、黎多次给他打电话,说咱们先聊聊,聊你在屏幕上说不清楚又觉得还想再跟观众们说的。后来,崔永元和他《实话实说》里的几个策划,一起关到冰天雪地的哈尔滨去瞎聊,找素材,找灵感,录了音。回来以后金丽红、黎波觉得非常好,很有内容,就让他回去写第一稿。第一稿写出来他俩感觉不太理想,提出要修改。后来书出版后,崔永元说他之所以选择了华艺出版社,“是因为他们态度真诚,不一味迁就”。为《不过如此》这本书,金、黎跟崔永元一共通了100多次电话,30多次面谈。有趣的是,崔永元给金丽红在书上签的“名”就是“下次你再跟我谈30多次,我也不写书了!真是非常非常的苦”。但这本书达到140万册的销售业绩,回报了出版人投入其中的辛苦。

出版不是“一本书主义”

图书出版,不是“一本书主义”,它需要有连续、滚动,大量的书种应该集中在图书产品线上,而不是拼命追求出畅销书。不仅因为读者的层次需求多,而且畅销书所占比例不大,书店的主要营业额还是来自一般图书的许多书种,只有把书种做宽了,才有健康发展的希望。刻意追求做畅销书,有时并不一定就能成功。不同的人做相同的书,时机、宣传角度不一样,机制的不同,销售的量也不会相同。

金黎组合从体制内到体制外的“转移”,就是感到了体制内的局限性。这种局限,不在其中的人是很难感觉到的。目前的许多民营书商,就有不少是自废“铁饭碗”,创办公司,为自己打工,金黎组合是一个典型。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版界除了再版的那些古典名著外,最畅销的就是文学书。金黎组合曾适时出版王蒙,苏童、王朔、刘震云等人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新作大系”。随后又出版倪萍的《日子》、吴小莉的《足音》,白岩松、崔永元、鲁豫、朱军、曾子默等主持人纷纷加入他们的出版阵容,主持人品牌成为金黎组合的一个重要系列。娱乐潮起后,他们又出版了人气旺盛的演艺明星系列,推出姜文、冯小刚、傅彪、宋丹丹、冯远征、梁丹妮等人的处女作,不断充实自己的品种。2004年,出版界纷纷看好姚明的市场人气,想方设法竞争出版姚明的书。结果姚明主动找上门来,希望与金丽红、黎波合作。双方见面一拍即合,有了《我的世界我的梦》。

励志类亲子读物是“金黎模式”开发品牌的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先是旅美华人刘墉为女儿写的《靠自己去成功》主动找上门来出版,双方良好的合作,创下六十多万册的发行量,让他们看到青少年教育市场的广阔前景。接着,他们把关注目标锁定“知心姐姐”卢勤,待向卢勤约稿时,双方彼此仰慕已久,于是他们联手,创下《告诉孩子,你真棒》的发行百万的业绩。

对于金、黎,“知心姐姐”卢勤赞不绝口。她说:“他们做人做事非常到位,一次合作一生朋友”。卢勤说,知道金丽红是看了一篇报道:“‘作者愿意找她出书,读者愿意买她出的书,书商愿意卖她出的书’。我马上就对这个人感兴趣。突然有一天,我接到金丽红的电话,邀请我参加刘墉新书首发式并让我发言。我说,太好了,能见到你怎么都行。开会那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她对我说,你的发言太好了,我们一定要给你出本书。她和黎波很会启发人,我们聊天聊得很投缘。后来,我的书稿完成一大部分时,我要去上海开会,走前交给她看。当飞机在虹桥机场降落时,我就收到了她的短信:‘其实我是不爱动感情的人,但看完你的稿子我流泪了。’书出得很快,在上市前,他们又张罗着媒体宣传和连载。连载部分是老金亲自修改,她文字非常漂亮。黎波的创意思想很好,发行能力了得。接下来,又为我联系央视的《实话实说》、《焦点访谈》,宣传立体化,市场一下子铺开。结果《告诉孩子,你真棒》发到一百万册。他们做人做事都非常到位,让我感动,我也通过我的嘴,‘口播’广告,为他们和名人搭桥牵线。我们成了知心朋友。”

从“金黎组合”到“金三角模式”

出版不要求一个人太专、太细,你甚至可以做门外汉,但一定要善于学习,懂得分工,各展所长。身边缺少人才,需要去发现、挖掘;有了这样的人才,又一定要爱护、使用,互相配合。金黎组合,缺一不可。

早在金丽红、黎波还在华艺出版社任职时,由于两人合作策划出版了王朔、姜文、吴小莉等一系列畅销书,被业界誉为“黄金搭档”。2003年两人一起“转会”长江文艺出版社。此后,随着该社北京图书中心的组建,一个以金、黎二人为中心的出版操作模式――“金黎模式”形成了:金丽红整合上游的高端选题资源,负责选题策划、编辑制作;而黎波整合下游的市场资源,负责印刷设计、宣传推广。

2003年4月1日,长江文艺北京图书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运营到2003年底,11个人,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共经营新书8种,实际销售112.6万册,平均每种图书销量为14万多册,销售实洋2012万元,比预期目标1000万元整整翻了一番。到目前为止,该中心在名人传记、名作家小说、励志类亲子、股票财经类、健康养生、青春文学类读物等选题方向上,开始占领制高点。2006年,他们又涉足人气旺盛的青春文学作家郭敬明、落落等人的长篇。与郭敬明合作,开拓了《最小说》杂志,每月一期,成为其品牌下的一个有效增长点。

与时俱进、洞悉社会潮流;把握时代脉搏,使他们选题获胜、热点不断。至今,金丽红还保持这样一个习惯,她每周到三联书店去泡两三次,许多选题,包括新书出版动态、图书封面材质、流行性因素等等,她都能及时掌握。看到一个人风头正健,就开始为他裁量,打造选题,找他约稿。

金丽红说,作为一个编辑,或者作为一个领导,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她常常跟编辑们讲,大到国家政治,小到柴米油盐,都需要知道。

“金黎模式”虽然已是图书出版界的一个强大组合,但金丽红清醒地认识到,这一模式的选题主要瞄准名流,走“成功人士路线”,要想做得更好,还需要拓宽选题面。

2003年,他们联合与另一位知名出版人――策划运作了布老虎丛书等的安波舜,开始他们的“金三角”组合。“金三角”各自优势突出,互补性很强。老金搞策划抓选题;黎波发行渠道畅通,广交各路英豪,内部团队管理井井有条。安波舜是出版界精英,有强势人脉。

如今,《狼图腾》走向国际市场,“金三角”模式也上了央视新闻联播。问及金丽红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金丽红实在地回答:“目标不远大,还是一本一本地做读者喜爱的书。”(赵李红,《北京晚报》主任记者、资深编辑;蒋泥,《北京日报》编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