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课改启动中职教材市场洗牌

2009-04-0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实习记者 郑建涛 我有话说

编者按:2009年,到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无疑,这将引领中职教材新一轮革命。据本报独家消息,目前,新中职教材的送审和立项刚刚结束,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包揽前三名,成为此次教材市场洗牌的最大赢家。对于中职教

材市场而言,此次是格局初定,还是前雾仍重重?

2009年对于中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的秋季,新入学的中职生将在新的教学大纲指导下启用新的教材,这是自2001年教育部对中职教育“动刀”以来的又一次改革,力度甚大。而在全国范围内甄选教材也注定了这场改革的与众不同,无论是“一纲两本”还是“一纲四本”,都体现了教育部对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决心和力度。

教育部关于新课改的通知一经下发,全国的出版社便已厉兵秣马,跃跃欲试,最终37家出版社获得了首批德育、文化和大类专业课50多个科目的教材出版资质。教材样章首轮送审立项中,约十多家出版社获得通过,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更是拔得头筹,包揽此次中职教材立项数目的前三名,成为此次教材市场洗牌的最大赢家。

新中职教材怎么编?

课程改革,教材首当其冲。中职教育属于普识教育序列,因其直接对口就业而非升学又显得与一般的高中教育有大大的不同,中职生属未成年群体,人生观、价值观尚待形成,可塑性较强,其受教育期间既要学习基本的就业技能,又要注意道德素质的培养,而后者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中职生因尚未成年,多活泼好动,厌恶连篇累牍式的文字叙述,这就给教材编写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中职教材直接面向学生,如何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将技能传授与道德培养相结合,便成了各出版社组织教材编写的首要任务。

德育课程:深入浅出,染形添趣

过去的德育课教材普遍存在理论知识繁多、说教文字难以引起学生兴趣的弊端,即深入有余,浅出不足。

此次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规划的新教材首先立项了五门德育课。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指出,中职教育德育课将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选修课除《心理健康》外,其他课程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申请,报教育部审批后由地方组织实施,这是在认真总结2001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意见》要求德育课教学应遵循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对德育课教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以往的德育课教学经验来看,德育课教材普遍存在理论知识繁多、说教文字难以引起学生兴趣的弊端,即深入有余,浅出不足,不能将理论知识以符合中职生群体特点的方式表述出来,难以达到育人的目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助理、职业教育分社社长王安琳告诉记者,在当前以考大学为学习目的的教育背景下,中职生和普通高中生情况不同,他们学习的目的主要是直接针对就业,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是针对继续升学的。在他们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过程中,良好的引导和教育是必须和必要的。该社通过教育部立项的德育课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和《哲学与人生》,在编写之初就确立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思路,从中职生身边的经济现象、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案例和问题入手,导入中职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这种立足中职学生现状、根据其认知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的特点所编撰的教材,能充分体现其感染力和亲和力,突破了情感的障碍,必然会受到学生的青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则在教材的内容和形式上“做文章”,该社通过立项的《职业生涯规划》一书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中职学生的特点,力图将书的知识编“厚”而页码编“薄”,内容则分为正文和辅文,并配以思维导引、小资料链接等相关知识,正文和辅文的“四六开”更是颠覆了传统教材的编写模式。内容丰富而形式活泼,图文并茂的形式也弥补了传统教材古板的缺陷,正如该社相关负责人所言,“漂亮”的教材,学生一看就喜欢。

文化课程:易读性和可操作性

  作为普识课的文化课程,要求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规划的新教材立项了十四门文化课,文化课的教学大纲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文化课不同于专业技能课,文化课是普识课,用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如何将乏味的知识转化为有趣的讲授,教材,首先就要变得活泼。

高等教育出版社在此次十九门新教材投标中独中十八门,可谓是最大赢家,对于文化基础课教材的编写,该社副总编王军伟有着自己的独到看法。王军伟认为,职业教育与传统的学科教育有着巨大的不同,传统学科教育以“学科为中心”、“知识为本位”,而此次教育部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应“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必然导致教材的革新。高教社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突出文化知识的基础性和全面性,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综合素质为纲,不求甚解,但求全面;倡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力图使教学脱离以教室和黑板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形象直观的掌握文化知识。同时,配以电子化的教学设备,增强教学的立体感,教师易教,学生易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通过教育部立项的三门文化课:《数学》《体育与健康》《化学》,则将文化知识与学生的职业规划结合起来,教材编写体现学习目标的职业性。以该社的《数学》为例,教学内容中加入“职业模块”,以制造业、服务业等众多行业中的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基础知识在实际运用中得到巩固和深化。

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符合实际就业岗位的专业人才,文化课作为基础课程应以提高学生职业意识为目标,培养其动手意识和能力,基于此,文化课教材的编写就要在重视知识全面的基础上提高其易读性和可操作性,并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职业能力。

专业课程:趣味性和实践性

  以中职生的特点而言,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职业意识都需要在学生的动手实践过程中教授和培养。

早先教育部在组织实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工程时就明确了中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目标: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工作的普通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由此表明,中职生不同于普通受教育的学生,他们学的是实际操作技能而绝非单纯的理论知识――当然,理论也是必要的。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中职生的教学就要以实用性和针对性为主,这也是教材编写的依据。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特点,这与其未成年的特点相吻合,故而在教材的编写上就要体现趣味性和实践性,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正如王军伟所说的“做中学,学中做”。教材每章节后配以活动课,充分利用信息化、电子化的教学设备,既解决了学生实习场地局限性的缺陷,又可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在保证学生掌握传统技能的同时,将当下前沿的技术信息编入教材,使学生掌握最新技术动态,提高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能力。北师大出版社则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社会情境和他们的亲身体验为载体,生动自然地引入、呈现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即“具体――抽象――具体”,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关注学生整体的平均水平,又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材编写上,以实际的劳动实践带出所学技术知识,再以掌握后的知识来指导和调整劳动实践,力图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专业课程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并培养其职业意识,而以中职生的特点而言,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职业意识都需要在学生的动手实践过程中教授和培养。

随着教育部第一轮关于德育课和文化课教材立项的结束,专业课教材也将提上日程,门类繁多,数量庞大的专业课教材出版必将成为各个出版社竞相争夺的蛋糕。

功夫还在“教材”外

中等职业教育教材不同于其他教材,必须在实用性和针对性上下功夫。北师大出版社在组织教材编写中,聘请了三类专家:相关学科领域的权威;中职教育科研带头人;教学一线的高级教师。同时与众多行业协会合作编写教材,如烹饪、摄影等,将理论性与实践性高度统一,打造精品教材。开展教师培训,首先让教师深入地理解教材,并积极地建立和完善反馈机制,不断完善教材内容和体系。其“精品教材+全面服务”的出版模式既保证了教材质量上的优势,又解决了教师教材使用上的后顾之忧。高教社则充分利用其教学研究上的优势开展业务,高教社每年都要承担一项国家级的职业教育课题,可谓有先天的优势,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材的编写不仅注重书面内容,更是花大力气配以数字化的教学辅件,以弥补中职学校教学师资的不足。以纺织、动画等学科为例,将先进的技术信息以数字画面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实现主体教材、后续辅件一系列复合的教材体系。

教学研究是教材编写前不可或缺的一步,而教师培训以及调查反馈则是提高教材使用效率的重要后续服务,出版社的使命并没有在教材出版后结束。

教材市场:格局初定还是疑雾重重?

通过教育部首轮的立项,众多出版社已具备了中职教材的出版资格,各出版社也随即展开了紧锣密鼓的编写工作,以期提早上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教育部从最初的“一纲一本”、“一纲三本”到现在的“一纲二本”、“一纲四本”,本身也体现着适度放开的原则,引入市场竞争已是不争的事实。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无法获得认可的教材终将被淘汰,相应的出版社也必将会退出出版格局,教材出版格局在竞争中调整也将成为现实。

教材的出版在出版社,而使用则在教师和学生,正如人大社的相关负责人所说,即使出版格局形成,使用格局也没有确定,而真正影响教材出版的正是教材的使用状况。北师大出版社职业教育分社副社长庄永敏观点则更为保守,她认为“出版格局”尚谈不上,此次立项通过的出版社只是“万里长征的一小步”,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各出版社必然要在不断的变动和调整中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负责人亦有同样的观点,中职课改刚刚进行,各出版社都对这块“蛋糕”虎视眈眈,而新教材的编写需要高额的投资研发,市场风险较大,能否在竞争中获得相应的预期回报也是各出版社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