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刚进出版社那会儿,我会理解为这实质是一种竞争策略。教材是一种巨大的基础性财
而之所以再提“学术为本”,则是北大社的另一个重要支柱――学术图书的出版。学术图书一直是北大出版社引以为傲的,陈平原先生给出的题词“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既是对我们以往成绩的肯定,也是寄望我们在这个浮躁的年代留下更多有价值的学术精品。在成功打造教材板块、学术板块的基础上,这些年,北大社也在大众图书市场日渐活跃,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
基于这样的理解,却让我也对“教材优先,学术为本”中“教材优先”有了更多的质疑,尤其置身于当前高校教材竞争日益残酷,甚至已经到了拼杀在每一寸角落的氛围下,北大社的教材推广已远远落后了,“优先”体现在哪儿?
但经过这些年来,与社里各个部门的协作、交流,我又对“教材优先,学术为本”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学术为本”决不单单指学术图书的出版,它更贯注了我们对教材出版的态度,以一种更严谨、更“学术”的态度对待我们的教材出版工作。北大社可能是拥有北大毕业生最多的出版社,也可能是拥有高考状元最多的出版社,在编辑室,你一问就可能碰到当年的奥赛一等奖,北大社讲求“编校相长”,不仅严守苛刻的编校制度,更重要的是,在策划编辑加工的过程中,强调使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以及编辑的知识思考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互相促进,相互启发。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观念,才能出现“博雅大学堂系列”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教材,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21世纪经济与管理教材,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21世纪社会学教材,21世纪外国文学教材,北京大学数学教学丛书,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等一系列高品质教材。
之所以很强调以“学术”的态度出版教材,实与当下教材市场良莠不齐,过度营销相关,只要拿到一本稿子,不管怎样,粗糙加工,出版赚钱就行,实质这是破坏了健康的教材市场。
北大社做事很慢很稳,看准了才做。如今,我们开始建立我们的教材服务部,更多着眼于“服务”,我们会利用北大社的平台将优质资源服务于我们教师的终生教学工作,不光是教,也有学,服务于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将来,教材只是服务教师的一种载体,而我们也将有更多的服务于教师的载体和手段,真正使我们的教师得到一种职业的服务。
其实,在我们的“教材优先,学术为本”八个字的办社方针后,更有突出的四个字“争创一流”。我们要争出一流的图书,争做一流的出版社,更争用一流的服务使我们的服务对象――广大教师,成为一流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