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一个春天里,几场关于儿童文学的研讨和对话
4月26号上午九点半,一场儿童文学与儿童阅读的对话也将在书博会中展开。有意思的是,在明天社的安排下,这一次,儿童文学作家、阅读推广人,学者专家,从发言者变成倾听者,主要的发言者是一线的小学语文老师和小学语文研究员,他们带来了儿童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发言的第一个题目就是,现在的儿童究竟在读什么。这些老师还带来了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务实的明天社希望,这一次对话,不仅仅是泛泛的理论,或者出版业态的综合分析,越具体越好,越真实越好。总之,明天社想借“大家集中的一个机会,探讨一下儿童文学下一步的发展问题”。现在,儿童文学市场比较热,创作也比较多元,阅读推广也正是方兴未艾,“需要把现象归纳分析,开出路来”。刘海栖认真地说。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明天社只“固守”,不“出击”。在稳固了儿童文学、图画书的市场和口碑后,刘海栖的考虑是,把低幼和传统百科方面的“升级”“做扎实”。“比如,在低幼方面,我们过去的一些资源可以再整合和利用;特别是在知识和百科类,过去我们积累了很多资源,前一段时间由于工作侧重点的问题,百科一些民营的低价位百科图书对我们的冲击,我们没有重点做。当然这个看我们怎么运作了,运作得好的资源,还可以继续使用起来。所以,我们在2009年乃至以后的一段时间,这方面要下工夫。”对于明天社而言,他们不想做成“全品种”,但是,“几个重要的细分市场我们还是想进入,或者说要加强的。但还是一条原则,力所能及,按照我们自己的能力去做,不去做过多的追求表面数字的东西”。
现在,明天社在营销中创新性地亮出了“服务牌”,全新推出书业“服务”的概念,而且,明天社已经在“服务”中取得了盈利。在明天社看来,服务有很多附加值在里边,为教育部门提供服务,在服务中寻找市场机会,在服务中寻找产业附加值。先把渠道建立起来,再填产品,正是明天社的风格,显然,他们已经发现了少儿出版的“蓝海”。
有什么样的掌舵人,就有什么样的出版社――刘海栖是典型的山东汉子,热情、爽朗,在少儿圈子里很有影响力,但同时,他谦虚、踏实、不争人先,他所带领的明天社就综合呈现出了“热情好客”和“低调务实”的两种风格。
“其实,少儿出版当中,很多新社长都很有冲劲,而且很有想法,知识结构也比我们好,他们的希望更大。”这是此次采访中,刘海栖最后的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