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认为,“金融危机对出版社的影响主要在一般图书走市场
但是林彬也指出,尽管改革力度已经达到一定深度,市场的滞后却不得不令人感到忧虑。“出版业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表现在两个方面:从渠道来说,图书发行市场规范尚未形成,诚信缺失,构成出版物市场交易的四大要素的定价、折扣、退货和货款,折扣越压越低,退货越来越无理,账期越拉越长,死账、坏账增多,缺少必要的发行行业规范和自律,缺少监督和制衡;从内容来说,选题策划、编辑制作、营销等方面水平不够高,跟风,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等等。目前,出版市场竞争一方面不够充分,另一方面为了占领市场份额又出现了违背出版规律的过度竞争,比如难以置信的低价、甩折扣等。”
她表示,要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得到。“出版是较晚走出计划经济体制的行业,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是自然的。但是,政府应该更有作为些,应该由政府出面,联合行业协会,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市场规则和约束机制,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把问题解决好。”
那么,除了上述谈到的宏观层次的市场环境问题,一些人还把出版社面临的困难归结到微观层次上的个体阅读缺失、出版媒介的变迁上,但是林彬却不这么看,她认为人才问题才是出版社发展的更大问题,“最主要的困难是人才,‘人’的因素是决定的因素,出版人力资源的质量高低决定了出版业的发展水平和效益的高低,出版的‘面孔’和内质实际是人才的‘面孔’和内质,出版未来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由于历史的原因,出版社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事业单位在市场化程度不高的环境里生存、发展,人才结构比较传统,缺少复合型人才和跨媒体出版人才,缺少培养人才的‘孵化器’。我们对出版要有更宽泛的认识,应该突破传统介质,强调了出版的传播功能。不然,对出版人才的狭义认识将制约我们的发展。除了认识上的问题,体制、机制的设置也要有利于吸纳具有现代出版意义的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这个问题不解决,确实会影响出版业的发展。”
谈到未来发展,林彬表示,“最近,有消息传出,台湾将在台湾东岸开辟区域,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对接。海峡经济区建构的轮廓越来越清晰,这无疑对海峡出版产业圈建构提供了现实基础。建设海峡出版产业圈,可以在闽台区域内形成出版经济聚集效应和互补效应,使产品和生产要素在闽台区域内相互流动、有效配置,形成两岸共同市场,促进闽台出版产业的繁荣和发展,使海峡出版产业圈成为中国出版产业整体格局中的一个重要增长级,成为中国出版产业战略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