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经过专家考试和校招生领导小组讨论,把38岁的蔡伟列入了2009年度博士生拟录取名单。导师为古文字学泰斗裘锡圭先生。38岁读博士并不稀罕,稀罕的是蔡伟只有高中学历,下岗十余年――8个月前,他还在辽宁锦州蹬三轮养家糊口,从未想过,人生最大的转折即将到来。(04月28日《解放日报》)
“复
这首先得益于复旦大学博士招生制度的改革。复旦大学给予了“两院院士、杰出教授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老师”充分的招生自主权,形成了一个“伯乐”群体。尽管一直都有“伯乐与千里马,谁先谁后之争”。但如果没有像裘锡圭先生这样拥有自主招生决定权的伯乐导师存在,那么显然没有蔡伟“读博”的机会。然而,在升学考试制度异常固化、应试教育占据垄断地位的社会背景下,这样的高校伯乐群体有多少?
然后才是蔡伟像“中彩票”一样,偶然机会认识了裘锡圭这位古文字学泰斗,并长期受其关注、指导。如果没有这种关系的存在,像蔡伟这样的偏才、怪才,哪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和言语空间。应试教育的桎梏和氛围足以使他们窒息而死,像韩寒那样“突围”成功的没有几个。倒是像蔡伟这样的“三轮车夫”,才是许多偏才、怪才的最终去处。
最后指出的是,在蔡伟“读博”问题上,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其高中学历的教育背景和三轮车夫的社会身份。倒是裘锡圭先生说的“现在搞古文字的,很多名义上是教授了,实际上没有他这个水平。有些地方,我也没有他这个水平”,被多数人忽略了。甚至有人还质疑,蔡伟读博资格有悖教育“公平”。显然,如果社会和教育界继续缺乏对“尊重个性、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认同、尊重。那么,蔡伟仅是一个幸运儿,另一个教育界的“许三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