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分级阅读的“南方”先锋

2009-06-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香 我有话说

这也意味着,国内千呼万唤的“分级阅

读标准”终于“始出来”。早在数年前,舶自欧美及日本儿童读物市场的“桥梁书”概念就引起了国内出版界和阅读界的集体注目,所谓“桥梁书”,指的是一种以从“亲子共读”到独立阅读的过渡为目标的书籍,这种图书一般介于图画书和纯文字图书之间。去年,“分级阅读”取代“桥梁书”,成为市场和研究界最闪亮的阅读概念。这个概念也是自欧美及日本等童书发达区域引入,但提法显然比“桥梁书”更完善、更科学。“分级阅读”,是一种基于儿童阅读需求和身心适宜度的图书区分办法,这种区分,既方便家长选购,也便于出版机构操作的更细化、更体贴的划分。桥梁书是分级阅读这一概念之下的一个类别产品,专指图文搭配的过渡型读物。

“比如《小王子》、《夏洛的网》,都是公认的经典童书,但是,如果让一年级的小学生读,他可能也读不出所以然来。因为字都不认识。”在资深少儿媒体专家、《深圳青少年报》和深圳教育报刊社总编辑谢蔚君看来,与成人不同,少年儿童的心智发展和接受能力在整个成长期会发生大的变化,不同的年龄期有着截然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而图书,作为一种需要依靠理解和认知的精神产品,分级的需求比任何东西都要迫切和必须。

尤其是,“分级阅读”概念的提出,将引领和开辟一片广袤的图书市场和阅读空间,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但现在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分级阅读”如何本土化,如何逐步明晰适合中国儿童的童书分级标准,最终建立起中国全面的童书分级框架体系;同时,“分级阅读”如何实现有效推广,让大众了解和接受这个阅读理论,进入到实际操作层面。

显然,南方分级阅读中心是第一个吃“螃蟹”者,中心研发的这套“儿童青少年课外阅读分级标准”也成为了国内分级阅读的首套标准,为分级阅读树起了第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中国的“分级阅读”标准

“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究竟是何方神圣?

“一言以蔽之,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是广东省委宣传部倡导、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一个非盈利性质的读书研发推广机构。”南方分级阅读中心主任曹长林告诉读书报。

2008年7月,南方分级阅读中心在广州成立。之前,2008年5月,中心在南方日报出版社和贵州人民出版社推出第一套“南方分级阅读”图书,按六年制小学的不同年级划分成六小套,每小套选书五本,30本儿童读物中,多数为儿童文学经典重版,部分为现代华语知名儿童文学作家作品,部分为南方分级阅读中心编排的散文和诗歌选集。这也是国内第一套根据“分级阅读”理念推出的图书产品。它的专家名单里,赫然出现了金波、梅子涵、朱自强等国内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和研究者,也包括了余治莹、方素珍这样的台湾知名儿童阅读推广人。

一个媒体集团来运作与新闻主业无关的阅读研究,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阅读在各发达国家是被提升到非常非常高的地位的,被认为是人的一生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学习能力之一,学会阅读比学会其他更重要。显然,全民阅读现在已经成为国家积极倡导的主要潮流之一。”谢蔚君说。同样,早在重庆时就要求官员“多一点读书学习,少一点吃喝应酬”的重庆市委书记汪洋,主政广东后,也把阅读潮带到了广东。

“广东省9600万人口,1710万是中小学生,如果中小学生都愿意阅读、并从阅读中感受到快乐,是为全民阅读解决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同时,包括学生父母、爷爷奶奶,1710万的三倍、将近6000万人口的群体都可以覆盖到。真正要达到全民阅读,从少年儿童阅读抓起,是最有力、也是最彻底的贯彻。”曹长林说。同时,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也对阅读市场表现出了浓厚兴趣,知情人称,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将可能推出阅读类杂志或报纸。

最终选择“分级阅读”作为南方阅读中心的抓手,源于谢蔚君“让孩子们学会选择阅读”这个非常朴素的想法。

“现在市场上的童书很多很多,各个出版社重复出版的也很多,很多家长无所适从,不知道哪一本是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而阅读本来就是很个性化的事情。基于家长存在着盲目购书、小孩存在着不知怎么选书的状况,我们提出要学会选择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会选择阅读,学会选择内容,比学会阅读方法更重要。因为读到一本好书,会给孩子终身打下非常好的基础。”谢蔚君说。

在大量接触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包括中国台湾地区的分级阅读状况后,南方阅读中心决定把“分级阅读”概念引进国内,并身体力行地推广它。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中国自己的分级阅读理论和标准的制定。“我们大量参考了国外的方案,特别是美国的兰思分级――全美公信力最强的儿童分级阅读体系,在广州邀请了国家基础教育的课题研究组成员、阅读专家进行反反复复的研讨,集中了很多人的智慧,得出了目前这两套(分级和评价)标准。”谢蔚君告诉读书报记者。

南方阅读中心的这套《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内容选择标准》,将儿童青少年的阅读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是小学1~2年级,以阅读具体形象的图书为主,引导孩子们爱上阅读;第二学段是3~4年级,将逐步增加文字阅读数量,扩展阅读范围,让孩子们学会阅读,形成阅读习惯。“从儿童心理发展、智力发展的角度来说,八九岁是孩子获得阅读和形成阅读习惯的最佳时间。在三四年级,应该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至少每天阅读15分钟,或者半个小时。”第三学段是小学5~6年级,要增加不同体裁的读物,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形成个人的阅读倾向;最后一个学段是7~9年级,即初中阶段,南方提出的目标是,在这一阶段要形成自己的阅读个性。

“让孩子学会阅读,培养孩子获得阅读的成就感,获得阅读的快乐感,这是我们制定这个标准的最基本的理念。”谢蔚君介绍。

同时,南方分级阅读还强调“均衡阅读”。“我觉得我们现在推广阅读有点偏,都是以推广文学阅读为主。当然,推广阅读从文学入手是非常重要的,陶冶情操、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非常必要,但是,从引导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人的基本素质一个是科学素养,一个是艺术修养,还有一个是人文修养。不管是哪个层面的阅读推广,都要引导孩子广泛阅读,均衡阅读。”现在,基于“均衡阅读”理念的南方分级阅读第二套书系已经由南方日报出版社推出,也是1到6年级各自配套了5本。在曹长林的规划中,1到9年级会在明年年底配齐20本书。“180本阅读量当然是不够的,只是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形成阅读习惯。”

在南方阅读中心的《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水平评价标准》中,着重强调的是差异性、评价标准多样化、鼓励为主、理解为要等四大原则,并对每一学段做了量的规定。如第一学段,要求“读10~20本童话、寓言、故事等图画书或文字书,完成不少于5万字的阅读量”。南方最终的目标,是希望确立课外阅读的评价标准后,将其引入课内学历的评价标准。“现在,只有体育可以加分,奥数可以加分,课外阅读做得好的却没有加分。如果能把这个标准纳入,学校、孩子的积极性是完全不一样的。”谢蔚君说。

阅读推广的畅通路径

理念、标准的出台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推广、被公众接受则是一个系统工程。理念很容易就成为“空中楼阁”,不易落实,而“南方”,显然找到了一条畅通路径,用中国版协副主席海飞的话来说,就是“政府倡导引导,社会资源支持,强势媒体推动,专业机构运作”的“南方模式”。

在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相关领导拜会了广东省委宣传部之后,宣传部拨付了中心的启动资金。后继的运营成本,则由实力雄厚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拨付。中心成立的同时,国内首个少年儿童阅读网站――小伙伴分级阅读网(简称小伙伴网)上线,为家长、孩子提供无时空限制的阅读服务。小伙伴网还组织了校园小记者,由南方报系的“大记者”培训,小记者把校园新闻、读书新闻放到网站上来,优秀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网站会推荐到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南方日报和南方网等媒体。“网站成立不到一年时间,我们的会员已经达到2万多名。点击率超过500多万了。”

每年,中心还会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出版局举办三项大活动,其一就是少年儿童“阅读之星”的评选。“我们在全省一万多所中小学里评选出500名阅读之星,再从500名里边角逐出广东百名阅读之星,刊登在《南方日报》上。”同时,每年广东省的“南国书香节”当中,中心会牵头做一个大活动,即“同一个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方式,来读同一本书”,“叫做千万少年,快乐阅读半小时”,去年,是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林雄与孩子们共读。其三,中心每年会和慈善组织共同向广东贫困山区、欠发达地区捐书,即“书赠农村学子,同享快乐阅读”,“这个活动会常年贯彻下去,我们上半年已经捐赠了将近200所学校。”曹长林说。

同时,中心工作人员会不定期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街道,曹长林称之为“落实根基的活动”;今年8月份开始,广东省分级阅读研究基地将揭幕。基地将成为南方分级阅读中心基层的研究、调研、交流平台,其次,通过基地的示范和扩散作用,辐射全省。“我们要求基地的阅读率达到80%。”

欧美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曾出台过关于儿童阅读的全国计划。中国台湾地区自上世纪末以来,也非常注重儿童阅读的校园活动推广和培养,政府及民间历年都有较大投资。除政府投入外,儿童研究机构、教育机构、学校、家长等多方力量的加入,乃至一些出版社的加入和推动,使得台湾的儿童阅读市场更加的细化,活动更加丰富,不仅产生繁复多样的推广形式,各方机构还从不同角度出发,生产出多样的读物目录等核心型产品。

分级阅读是阅读推广中一个重要、且可行的切入点,分级阅读推广中,“南方”先行。但在全国来说,分级阅读推广、包括青少年阅读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诚然,阅读,是一项系统工程,但是,如果有政府倡导、新闻出版教育等部门的支持,专业机构的运作,这条路或许不会那么漫长。

也许是阅读推广的意义和价值被理解得太小,还不能全方位地获得行政部门的支持,但正如“分级阅读”的南方模式一样,期冀接下来在一些富裕的地区获得突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