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专家解析《大江东去》“线上线下通吃”之谜

2009-07-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记者 方文国 我有话说
本报讯 一部155万字,传统题材,分为上中下3册的长篇小说,居然能在生活快节奏的当下既走红网络,又热销图书市场,不能不说是一个谜。如今,这个谜在该书出版方的努力下得到深入探讨和初步的解析。

近日,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和长江文艺出版社在京联合主办“改革开放30年记忆之书”《大江东去》

作品研讨会,出版社邀请了文学评论界、经济界、热心读者和新闻媒体,共同探讨和解析《大江东去》“线上线下通吃”之谜。

文学评论家、原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雷达认为,《大江东去》不是出版社炒出来的,也不是评论家吹出来的,而是读者发现的。这样一种对图书的新的认识过程使他对这本书从不重视到看重到阅读至流泪。雷达说,相比其他主旋律作品高举高打的风格,他更欣赏作者阿耐这种边缘体的朴素现实的写作。他不敢说《大江东去》是写改革开放30年最好的作品,但敢肯定这是一部很优秀的作品。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程光炜说:“《大江东去》虽然有依赖故事推动事情的叙述节奏的不足,但它的贡献更突出,那就是给我们留下很多细节,尤其在经济生活中很多的细节。”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白烨认为,《大江东去》是近年现实题材小说中难得的一部力作。作者阿耐不是一个职业作家,但正因为她有亲历性、见证性、参与性,才能够把这一切当成自己的故事写出来。这是职业作家写不出来的。白烨认为,这部小说非有经历不能写,非有心不能写,非有才不能写,作者恰恰三者具备。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这本书,是为国家树碑立传,这个工作由一个不知名的网络作家来做,比很多有名的作家还要做得有力。文化批评人士叶匡政表示,他在看这部小说时,并没有想到它的文学性,而是更多地想到了今天国际上非常流行的“分享与和解”两个词。这部小说至少表达了文学的一种意识,对历史真相的追寻,让读者分享再与时代进行某种和解。正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就读的“80后”作家蒋方舟说:这本书是对改革开放30年历史名词的一个详细的注释,也是一个个体的《人民日报》。很多历史名词都离她很远,它们出现在历史书上面,特别是课本,或者是报纸上的时候,她不会想去弄懂它们是什么。但是,当它们出现在小说里,牵涉到个人命运起伏的时候,她就想弄清楚是什么。

北京华录百纳影视公司副总经理邹安琳在会上宣布,以重金购买《大江东去》影视版权,并透露影视公司将重金征集影视改编名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