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今日的外语教育大多强调语言技能的培训,外语被视为工具。这种“工具”理念影响到外语专业的办学思想和学科定位,导致外语专业的专业性含混不清。课程设置中,启迪思维的课程、中西人文传统的课程,在专业学习中所占比重太轻,或多或少忽视了对本科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对大部分外语专业本科生来说,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高中的水平,出现所谓的“中外文化失语症”。
基于这种考虑,我们组织了《西方思想经典》和《中国思想经典》两本英文教材的编写。正在编写的《中国思想经典》展现以儒、道、墨、法、佛等各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当代西方儒学研究。已经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西方思想经典》,则梳理出一条从古希腊罗马一直到20世纪的西方思想发展史,旨在使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打下初步的西学基础,能够深入了解西方文化。两套教材以研读原文为基础,辅之以背景介绍和问题讨论。研读西方思想文化典籍,可以拓宽英语专业本科生对西方文化、科学、哲学等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的知识,增加对欧美人文脉络的总体把握。通过用英语表述西方文化传统和中华文化精髓,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加强英语语言基本功,提高文字修养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与中西思想家交流和对话,可以改善外语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逐步提高他们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养成归纳总结和逻辑分析的习惯。在学习西方思想的同时,《西方思想经典》提供了相应的中国人文背景,这也是该教材的特色:连接古今,打通中西,在跨时代、跨语境、跨文化、跨知识领域的环境下领会与把握中西文化的精髓;中西对比,融会贯通,在这个基础上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批判性思考,提高在国际化环境下使用双语在较高层次进行文化沟通、思想交流的能力。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前言”中说,研习中西,贵在“打通”;“打通”是研习外国语言文化的最高境界。1935年时的中央大学外国文学系的培养目标,就是“研究各国文学及其民族思想之表现,以激发独立进展之精神,并培养为中国民族宣达意志之人才”。这种办学思想,对培养我国的高层次外语人才,光大民族文化,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加强中西文明深层次上的沟通,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当欧洲一流大学的中文系在研读中国古代经典原著的时候,当西方汉学家和我们的汉学专家平等(或不平等)对话的时候,希望我们的外语专业也能培养出能够与欧美平等对话、知己知彼的西学专家。这也是我们编写《西方思想经典》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