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明后期的社会变迁,历来众说纷纭。20世纪以来,一些西方学者相继提出了中国历史“停滞论”、“倒退论”,70年代以后又进一步提出明清时期“高水平平衡陷阱论”、“有增长无发展论”、“明代倒退论”。20世纪
与中国社会“停滞论”相反,许多中国学者相继提出了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说、“市场经济萌芽”说、“近代化萌芽”说等理论;与此相呼应,20世纪70年代以后,许多西方学者也开始关注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出现的一些近代因素,提出了“近代早期”、“前近代”、“明清是世界秩序的中心”等论点。
《明代后期社会转型研究》明确反对中国历史“停滞论”,作者在深入研究明代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转型启始”的观点,指出明代后期中国古代社会开始起步向近代转型。
该书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系统地论述明代后期转型的专著。以往的著作或是从思想文化、或是从经济,抑或是从政治制度,总之是某一个侧面论述明代的转型,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而该书作者深入挖掘史料,从农业、手工业、商业、金融、城镇等社会经济关系的新变化,城乡社会阶层关系的演变,社会风俗的变化,政治斗争的新形态,早期的启蒙思潮的兴起,文学艺术的革新与市民文学的兴盛等九个方面阐述了明代后期的社会转型。从这些阐述中,我们可以发现明代中后期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社会的鲜活的因素,这些鲜活的因素包括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所带来的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市民阶层的兴起和商业城镇的形成、社会风俗的变化。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明后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社会,是一个“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和“市民文化”三足鼎立、多元共存的社会。所有这些都表明:明代中后期已经明显地出现了近代的因子,已经开始了向近代的转型。
读完该书,浮现在读者眼前的是明代后期鲜活的历史画卷,给人的感觉确实是转型已经波及社会和政治经济的各个领域,从而比以往论述社会转型的著作更具有说服力。
该书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作者在“导论”中称中国近代化历程“从16世纪初叶(明代嘉靖年间)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间16世纪初叶至19世纪中叶(清代鸦片战争)为其早期”。笔者不赞同这种笼统的说法,因为明后期开启的中国近代化进程由于清朝的极端专制统治被中断了二百年左右,这一点可参见拙文《清朝取代明朝是历史的大退步》(《历史学家茶座》,2009年第1期)。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无法解释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为何如此漫长曲折,就不能很好地总结中国近代化的经验和教训;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不能从逻辑上驳倒“西方冲击――中国反应”论和中国历史“停滞论”,从而造成中国近代化是“外源性”而不是“内生性”的理论错觉。
另外,该书在第152页称明代南京“有书坊六十余家”,实际上明代南京的书坊远不止这些,仅张秀民先生的《中国印刷史》中就列出了93家,笔者根据杜信孚先生的《明代版刻综录》和《全明分省分县刻书考》粗略统计至少有百余家。
《明代后期社会转型研究》,张显清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