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散文,是悟出来的

2009-08-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香 我有话说
“走出乡关走四方,走不出的是故乡”。

尽管离开“苦甲天下”、腾格里沙漠常年侵袭的家乡陇中已经将近30年,尽管身在繁华京畿已经七八年,但近来反复在焦清耳畔萦绕的,就是当年村上“王草帽”大叔这一首老调。焦清说,人到中年,才深深感受到这首老调的含义。

当过“村官”,做过教师,从事过新闻记者

,就职过报社总编,现担任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甘肃驻京办党委书记,虽然发表过不计其数的文字,出版过不少图书,但大都与工作有关,这一次,焦清决意为自己写一点文字,于是,有了我们眼前的这一本散文集《红月亮》(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事实上,萌生此书的心愿已经在焦清心底“藏匿了很久”。在焦清看来,记录下来的,既是他抑制惰性的精神自励品,也是他人至中年的一段缩影,更是他奉献给读者的一颗真心。

办事处的工作本是异常忙碌的,因此焦清的写作大都是在晚上10点以后,直到夜里一两点。很多朋友和同事都不太理解,质疑说,那么繁忙的工作,你还有如此雅兴!但焦清却认为,做行政工作的,都应该留出时间真诚直视自己的内心,对于他而言,他选择散文创作的方式。

对于焦清而言,写作只是面对自己内心的方式。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所以,在这本《红月亮》中,最动人的,同时也是最多的作品都是写大西北――焦清的故土的。

焦清的家乡在甘肃陇中景泰县的一个小村庄,是一个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贫苦之地,在焦清14岁时,还曾因交不起县城中学高昂的学杂费辍过学,但在焦清心中,淳朴的乡民,朴素的民间智慧,却成为他面对喧嚣城市生活依然葆有的坚定的生活信念的来源。“我是在农村土生土长长大的,几代先辈都是务农人,虽然早就走出了农村,但那是我的根。”虽然和家乡越来越远,但每年如果回不去两次家乡,焦清心里就会憋得慌。尽管现在成为乡亲们认为的“走出去”的要“高看一眼”的人,但是每当焦清回乡,进到村口的时候,都要提前从车里下来,走进去,见了老人递根烟,问问好,见了长辈打声招呼,说一说,聊一聊,焦清觉得,“车走得快了,冒一阵土,大家都会指着脊梁骨骂你”。

类似于这样的心绪,焦清都写进了他的散文里。他欣赏苏轼先生的一句话,“寄至味于平淡”,他也笃信散文圈中的一个判断,“写散文写得好的,中年以后才可能”,焦清说他写散文写得“很累”,“很苦”,往往一句话都几经斟酌,所以他很羡慕一些专业人士的“一气呵成”,但是,他却自有自的散文观,“散文,是悟出来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