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本版推荐

2009-08-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甲午战争新讲》,戚其章著,中华书局2009年7月第一版,38.00元

甲午战争史已成为显学,迄今先后出版的中外著作有数百上千部之多。本书作者戚其章先生专研中国近代史,在

甲午战争史方面用力尤勤,已出版相关著作10部,包括《中日甲午威海之战》、《甲午战争与近代社会》、《国际法视角下的甲午战争》、《甲午日谍密史》、《北洋舰队》、《晚清海军兴衰史》等。本书可谓他半个世纪以来致力于甲午战争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篇幅虽仅有26万字,但覆盖了相关研究的主要方面,囊括了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介绍了近年来新发现的史料和新的研究成果,既可供专业研究者参考,也为普通读者了解甲午战争的真相提供了一个上佳读本。

115年前的这场战争留下了众多历史之谜:战争属于“偶发”,还是日本蓄意发动?日军攻占旅顺后,大开杀戒,共杀害了2000人还是20000人?李鸿章赴日议和,其密电码是如何被日方破译的?在这场战争中,清军完全没有取胜的可能吗?……长久以来,关于相关历史人物的评价亦聚讼纷纷:李鸿章是“卖国贼”还是“功不可没”?丁汝昌是“已降复死”还是“投降自裁”?刘步蟾在黄海之战中是怕死改阵还是奋勇督战?方伯谦军前正法是罪有应得还是实属冤案?……对这些问题,《新讲》均给予了明晰的解答,均信而有征,言必有据,令读者大为受益。

《书生的困境: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问题简论》,谢泳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29.00元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研究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十余篇论文,均由具体而微的人与事切入,来探讨现代以来知识分子的命运。《1949年相对论传播及对中国知识界的影响》指出,上世纪20年代中国知识界爆发的“科玄论战”乃“源于相对论的传播”,而论战中,科学派占据上风,导致了此后中国现代思想中绝对观念、一元论、决定论等思想特别容易流行。《家国情感与事实判断――以何炳棣等上世纪70年代初的访华观感为例》一文中,对何炳棣、杨振宁、王浩、任之恭、陈省身等五位出身于西南联大的学者在文革时期访华之后发表的观感作了分析,探讨了他们何以会对“文革”中的中国社会作出高度评价。其他如《1949年后知识精英与国家的关系――从院士到学部委员》、《延安知识分子在新意识形态建立中的角色――以〈学习〉杂志事件为例》等文,在史料挖掘和分析角度方面均有新意,颇为可读。

《我们应有的文化》,[美]雅克・巴尔赞著,严忠志、马驭骅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30.00元;《艺术的用途和滥用》,[美]雅克・巴尔赞著,严忠志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25.00元

巴尔赞是美国著名文化史大家,他的另一本大部头的著作《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于2000年出版,备受好评,翻译成中文后在国内也引起了很大反响,余英时、甘阳等学者都曾给予推荐。余英时说:“我推荐它是因为它可以让我们窥测西方人文修养深厚的学人究竟是像什么样子。……中国人如果真要想重振‘人文精神’,这是一块大可借鉴的他山之石。”

巴尔赞对“文化”一词定义不同于大多数人一般的理解,他所指的是一个人不断提升自我修养的努力过程。在《从黎明到衰落》中,巴尔赞断言,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文化衰落的时期。《我们应有的文化》的主要观点与前者一致,他认为,今天文化活动过多,没有留下时间让人们消化和思考文化体验;通过专业化,文化被委托给专家,成了一些人的谋生手段,成了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大学和研究机构将文化成果置于学术研究的支配下,而学术的本质是分析,是“拆散”,这使得人们对事物的整体性无从把握……这些都导致了“文化的衰落”。《艺术的用途和滥用》则指出了艺术过剩及被滥用的情形,对此表示了深深的忧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