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反思金融创新

2009-11-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裴长洪(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 我有话说

回顾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金融创新史,金融创新是推动金融发展、经济繁荣乃至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长期以来,金融创新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大力推崇。然而,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升级至全球金融危
机、蔓延至实体经济,金融创新又成了多数评论家诟病的对象。一时间,创新被推上刀口浪尖,成了众人评议的话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运行格局。近年来,西方国家的银行业为了规避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益,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金融创新,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果。然而,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它既可能通过创新产品、机制来提高金融配置资源的效率,促进金融经济发展,又可因创新产品潜在风险的爆发而诱发危机。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一方面,从次贷的发展来看,金融创新在开拓性思维和丰富想象力的引导下,不仅“创造”出了仅付利息抵押贷款、负摊销抵押贷款、选择性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等形式多样的次贷原生产品,“开发”出了零首付、零文件等低门槛的放款方式,还“创新”出了MBS、CDO、CDS等次贷衍生产品,推动了次贷原生市场和衍生市场的快速发展,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CDS的承作金额在2004-2007年三年间增长了近10倍。另一方面,“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就起源于次贷产品和市场,假若没有次贷产品和次贷衍生品,就不会发生次贷危机,也不会将次贷市场风险通过衍生品传递至其他金融行业,更不会蔓延至实体经济,金融创新的确在次贷危机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人将次贷危机完全归咎于金融创新,这种观点并不客观。金融创新具有两面性,只能说次贷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创新的过度滥用。金融创新的重要性不会因为危机的发生而被磨灭,正如熊彼特所说的“市场经济是一个创造性的破坏过程,它不断地从内部革新,不断地破坏旧的经济结构,不断地创造新的经济结构”,市场经济离不开创新,金融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

众所周知,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灵魂,是银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银行业机构要想长期保持快速、平稳发展,就必须发扬创新精神。通过创新,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业务运作模式、提升机构的运行效率,而且可以进一步加强风险控制,丰富金融产品,改进服务质量,提供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

近年来,在鼓励金融创新的推动下,我国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海外并购等大胆尝试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然而,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国际上众多研究人士在探究危机发生原因时,都不可回避的提及华尔街投行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创新,这给方兴未艾的我国金融创新泼了一盆冷水,我国金融创新的路在何方?

福建银监局王晓辉局长主编的《反思金融创新――国际视野与两岸经验》正是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升级的背景下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全书汇集沈联涛、茅于轼、王国刚等多位专家学者和金融实务界人士关于金融监管、金融创新与发展的思考。各位专家以危机为契机,从国际视角出发,反思金融创新,对于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的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该书包括上中下三篇,上篇是“理论视野”,作者从理论分析的视角出发,重点探究了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以及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创新问题。例如关注全球金融监管热点,审视最新理论演进和实践发展;分析了银行顺周期经营的主要动因,提出做好逆周期监管的对策;探索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模式等等。中篇是“两岸思考”,作者以两岸金融合作为出发点,重点分析台湾与大陆两岸金融服务和监管合作的相关问题。例如介绍了台湾处理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实务经验;比较了两岸金融监管体制、外资银行准入条件的差异;探究了两岸金融合作、金融监管合作构想,尤其是闽台金融合作等等。下篇是“创新实践”,主要是福建部分银行业机构和监管部门的专业人士从自身的工作实践出发,总结创新经验、畅谈发展思路。例如绿色信贷创新;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农业银行经营转型;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与规范;发展小企业金融服务等等。

本书作者以国际视野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并最终落到自身实处,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本书独具特色的主要是中篇和下篇,中篇关于台湾经验的介绍和两岸金融合作的探索对于当前促进两岸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于促进海西经济建设、金融发展也意义深远。下篇从福建自身银行业机构创新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是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对其它地区金融业创新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

危机的发生往往能提供一个反思的良好契机,次贷危机也不例外,尤其是对于正处于发展创新时期的我国银行业。反思金融创新,一方面,创新依然是金融发展的“引擎”,就像商业银行如果因为贷款有风险而不开展放贷业务是极其荒谬的一样,我国银行业不可能因为创新有其风险性而摒弃创新,尤其是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我国银行业更不能停下适度创新的步伐;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金融稳健是金融发展的“方向盘”,时刻警惕过度创新的高风险性,避免“好了伤疤忘了痛”,把握好金融创新的度,适度适量适时地推进金融创新。

面对创新,我们别无选择。

  (《反思金融创新――国际视野与两岸经验》,王晓辉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8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