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朋友说:“你先别那么快下结论。选一个你最有把握的环节,看看相关内容,再决定也不迟。”为了给朋友一个交代,也为了证明宣传语的“荒谬”,我照做了。我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简称CRI)的英文主播,最突出的当然是英文听说能力。于是我直接跳到书的“听说”板块,仔细看了起来。
不看不要紧,这一看,我还真有点汗颜――确实不该妄下结论。“听说”板块推荐的7个网站,我知道的只有3个,而真正熟悉的只有1个――CRI Online,这还是因为我就在CRI上班!当然,数量不代表什么,网站本来就多得一辈子也逛不完,关键还在于质量和内容。
“听说”板块的简介部分用一句话分别概括了7个网站的特色,其中对elllo.org的描述如下:方案4――多国口音,五大洲都听懂。我立刻有了一种找到知音的感觉。毕竟,我长久以来始终觉得适应各种口音是提高听力的关键一点,却从未见任何教材或老师从这个切入点去辅导学生。就拿我同事来说好了。能在CRI英语中心上班,任何人的英语水平都不低。但很多人仍然反映,某些外籍员工的话经常听不懂。
我曾经觉得这非常不可思议。毕竟台里的外籍员工都是普通人,不是那种动不动就抛出一个GRE级别词汇的稀有动物。能过CRI的应聘考试,居然还会听不懂这些人的话?后来我发现,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对不同口音的适应能力不够强。我的大多数同事只习惯比较常见的英式和美式发音,所以同样一句没有生僻词汇、中学生就应该能听懂的话,换个澳大利亚人或者肯尼亚人说,他们就懵了。我因为没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成了同事眼中的“听力强人”。
“听说”板块推荐的elllo.org就是抓住了口音这点,在网站上提供各种国籍的人讲英文的音频,让英语学习者可以真正提高通过其他方式提高不了的听力。书里还特地介绍了网站上的品牌栏目――Mixer,即不同国籍口音的对话。这种对话通常是由一群来自地球各个角落的人讨论同一个话题,所以口音总是在不停地变化着。网站访问者只有适应各种口音,才能完整听懂讨论过程,进而回答相关问题。我随便试了一个话题为“你是否注重自己的外表?”的Mixer,里面就有美国、立陶宛、孟加拉、英国、比利时、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韩国口音的英文。每种口音的相关讨论都配有文本,方便大家随时对照音频进行比较。
我在elllo.org上一不小心就玩了很久,因为同样的语言,用不同的口音表现出来竟会有如此大的差别,确实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基本听力还没过关的人可以通过主攻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口音的音频来提高;基本听力有保障、但对口音较重的英语发怵的人可以通过多听非洲、亚洲地区口音的音频来进步;而听力已经完全没有问题的人则可以四处闲逛、不断积累,逐渐琢磨出带口音的英语分哪几大类、各自有什么特点,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
除了elllo.org,听说板块里的其他推荐也都有很好的切入点,比如manythings.org/pp是“辨发音,连基本功”,australianetwork.com/learningenglish是“看视频,练就商业英语”,ts.hjenglish.com是“资讯节目双丰收”,esl-lab.com是“正统教材,听说一起练”。如果仔细按这些推荐好好自学并持之以恒,英语听说能力确实能有质的飞跃。
听说板块只是《不花钱学英文》的六大内容之一,其他五部分的侧重点分别是阅读、写作、应试、少儿教育和时尚文化。这样看来,还真是照顾到了各种英语水平的各行业人士,并且全面覆盖听说读写各个方面。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不花钱学英语,这本书会是个很好的导师。别像我那样太早下结论,自己试试吧!
(《不花钱学英文》,黄智成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2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