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刘以林的散文集《人生六悟》,越读越有味,不禁拍案探快。刘以林不是散文圈的名人,曾写过不少有特色的好诗,有个性的文章,因此,评说他的散文,也就借此浇我心中的块垒,借此说我对好散文的理解。我的理解是六个字:文体、文风、文气。
好的散文一定要有文体意识,作者要在文体上有自己的觉悟和自觉。散文绝非越长越体例宏大越文化深厚越好。散文有各种文体,因此,文体意识和文体特点是一个散文作家的重要品格。我不认为抒情散文就一定比杂文随笔更有文体意识更有散文品格,重要的是写出个性和这一文体的新品格来。刘以林的《人生六悟》有游记文章,有回忆故乡的文章,有写车祸的长文,但在这些不同类别的文字中,有一种笔记散文的风味,因此,很容易让您将他和别的散文作家区别开来,而笔记文字的洗练干净,又让散文读来趣味盎然:“以木上溯三代,都不读书,到以木,也没读书。一次在地里干活,干得实在累了,又饿,以木忽然感叹说:‘还是当毛主席快活!’我吃惊不小,急问当毛主席为什么就快活?以木说:‘毛主席在田里干活干累了,回家拓一锅粑粑吃,谁敢不给他拓?’”这是刘以林写同乡刘以木的一段文字,人物命运,时代背景,性格遭遇,一下子跃然纸上。
好的散文一定要有好的文风。文风事大,因为现在有种像金融危机一样可怕的文风正侵蚀着我们的世界,不仅仅是文坛。张首长的讲话与李首长的相似,县政府的文件与中央政府的相似,大量打着领带穿着西服的文字,占据着我们的媒体和纸张,无数喋喋不休的套话老话浮华的话让我们的感官迟钝。诗人们感到这种危机,他们用叛逆的语言方式,表达着个人精神世界的尊严。小说家感受到这种危险,他们用原生态的市井语言保持着生活的棱角。而许多散文显得过于四平八稳,过于甜腻平庸。因此,那些继续努力打磨文字的锋利与亮度的作者,就捍卫了散文的传统与光荣。刘以林的文章,让我感受到这种努力,他在蒙古行游中写道:“此刻,风向上扬剑,雪向上疯长,马站在雪上,我向天上砍了一斧,一股子腥味,成吉思汗伟大的血又一次下到了蒙古。”这是有想象力的简约,有张力的简朴,有风声和温度的简洁!
好的散文一定要有好的文气。我们说有的文章有书卷气,我们说有的文章有风骨,都是讲文章的气韵。文气在这里指的是作者的修养内涵,同时也在说文章所表现的时代精神风貌。文气不是由作者刻意说出来的,而是在文章字里行间透露给读者,并且感染读者。作者写自驾游历的心语:“如果没有汽车,我走遍中国就需要徐霞客一生那么长的时间,可是现在我只用了一年多时间,不像徐霞客,把中国走完了自己也就完了。速度的恩惠是我们整个一代人的恩惠。而且开着车在中国大地上走,我常常感到汽车不是橡胶、铁和玻璃的结合,而是闪烁着大地斑纹的一只豹子。我也感到汽车与中国的适应关系是紧张的。中国本来是个在车上领先的国家,但到了12世纪就没再前进,甚至没能从两个轮子进化到4个轮子。汽车的突然到来使中国有点措手不及。”这里是作者个人的独特感受,也是一种时代精神的折射。主动的人生有更高的价值。也许作者《人生六悟》的题记:“中国正在经历第二次盛唐,一个普通的生命见证了这一切。”会成为打通全书文气的钥匙。尽管刘以林的散文集《人生六悟》并非尽善尽美,但给我的启迪让我喜爱这样的散文。
散文三品,文体、文风、文气。散文在今天更加不拘一格形式多样,但要说好的散文,无论是叙事抒情,还是杂感随笔,都应有此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