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一点也不难明白。因为囿于专业知识,一般人最多只对人文
这一现象在自然科学领域更加如此。对包括牛顿、爱因斯坦和斯蒂芬・霍金这类科学家,一般人可能都不知其独特创见,多是人云亦云。所以在近年央视很火的节目百家讲坛里,虽然片名和片头内容,似乎有百家闪过,甚至还有爱因斯坦的著名公式。但我们从没见人上去讲物理定律或相对论,因为能在电视上对大众宣讲的,往往只能是人文科学,都是史家在上面做表演。
不过,术业有专攻,学科有分界,接受有难度,都不是我们漠视科学家贡献的理由。以国家最高科技奖为例,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技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在这个崇尚科技的时代,善用科技的力量能为人类搭起快速进步的阶梯。在幕后默默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们,理应得到他们应享的赞誉和奖励。
诚然,其著作或以论文为主,甚至是英文出版,书店很难见着,不像那些经常在媒体露脸的显学经济学家们著作等身,作品在书店一字排开,威风八面。但也正是某些在电视上或各商业论坛“露脸率”颇高的经济学家,很不爱惜羽毛,屁股决定脑袋,成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为民众所不齿,甚至玷污了“专家教授”的应有的清誉;还有些文学界大师,面对大灾却只表演大爱含泪的丑剧,让人心寒;而高校和学术圈抄袭腐败丑闻也越演越烈,学界成为学术明星们如鱼得水的混沌晦暗江湖。
两相对比,还不够让我们对至少还冷对学界喧嚣的科学宅人们,献上衷心的掌声吗?希望社会关爱和舆论关注还不太晚。比如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高锟,刚得了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但得奖时高锟早已得了老年痴呆症,甚至都不一定能记住他刚得了诺奖,不一定能记住他提出光纤构想时的喜悦。
对那些在理论和科研前线辛苦奋斗一生的科学家,不能在他们老后甚至死后,才迎来迟到的荣誉。这种悲情应尽可能少些,让我们少些对大师对科学家的口惠而实不至的虚赞,而是多些现实的关注和关爱。让他们感受到这个科技时代应得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