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散文叛徒》:用手中旗语寻找同类

2010-04-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祝勇(本报书评人) 我有话说

《散文叛徒》,祝勇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25.00元

如果“背叛”不是出于外在的压力,那么它必将出于内在的抉择。当我们已经无法从现有的文学表达体系中寻找到

哪怕一丝快感,认同的危机就必然会发生。这时,迫使一些具有文学自觉的人将自己的写作与那些被公认为主流的写作等同起来,就是一件强人所难的事情。只有意识到这一点,真正的解放才能开始。对于散文写作者而言,这样的觉悟来得太晚。很多年后,我们才发现昔日的散文英雄无不成为搞笑大师。

但嘲笑并非我们的主要工作,甚至,我们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嘲笑别人,因为我们自己尚未摆脱困境。所以背叛往往与迷失是孪生兄弟。然而,迷失毕竟比迷信略有希望。迷信者满足于某种虚拟的威力,因而他们的语言总是昂首阔步,踌躇满志;而迷失者则不同,他们的话语中充满怀疑、偏见、惶恐和呓语,但是从这些胡说八道中很可能透露出关于未来的消息。脱离沼泽的姿态未必好看,但生存显然更加重要。

我所见到的最近的一本关于散文的专业论著出版于上世纪80年代,那本书不可避免地被那个时代的大词填充得满满当当,并且发明了一些可以琅琅上口的短句,以便于规范散文写作的技术动作。它试图维护散文的尊严结果却恰恰对它造成伤害。在所谓的散文主流的遮覆下,年轻的新散文家把为生计劳碌奔波之外的全部力量都交给了散文,同时使我的《散文叛徒》这部小书的产生成为可能。笔者这些年的主要时间都花在与他们的文字勾结上,并且,作为他们的一员,记录了这场在暗中进行的群体逃亡。

背叛者从未以拯救者自居,但我相信苟延残喘的中国散文因这种背叛而躲过一劫,否则它将在虚枉的自足中走向死灭。那些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成群结队的大师们,以及躲在暗处像苔藓一样茁壮成长的写手们,没有一刻停止对中国散文进行精神麻醉,在他们的蛊惑之下,中国散文变得日益慵懒、沉迷和堕落,就像一位兄弟骂的,中国散文叫他们折腾得全然没有想象力了,几个西方人发明或中国古人用滥的观念,就成为他们当然的牛黄狗宝。作家和读者都找到了取悦对方的手段,并且一拍即合,配合默契,而所谓的文化精神,也只是相互交换的一纸名片。

纸上的叛乱终将发生,迟早有人要为此承担恶名。但是,对于一个健全的文学机制而言,背叛应是常态而非变态,因为只有背叛能使散文的版图呈现某种变化,而不至于像我家窗下的臭水沟一样以不变应万变,这是一个无比浅显的道理。散文叛徒们与“断裂”主义者的区别显而易见:后者的利刃斩断过去,而前者的道路通向未来。

作为一个散文叛徒,当我气喘吁吁抵达边境的时候,终于体会到某种快感,这种久违的感觉令我意识到自己有关器官的存在,进而感到轻松、自由和迷醉。我开始相信自己是一个幸存者,并且顽固地用手中的旗语寻找着同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