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一提起西哲史译作,就总会不约而同的想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部名译,黑格尔的四册《哲学史讲演录》、罗素的两册《西方哲学史》、文德尔班的两册《哲学史教程》和美国学者梯利的两册《西方哲学史》中译本。其中《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初版于1959年9月,第四卷初版于1978年12月,19年终成完璧。《西方哲学史》上
在完成或是基本完成了几部西哲史译作之后,商务印书馆于20世纪80年代率先推出了现当代西哲史的译作。由王炳文、燕宏远、张金言等人翻译的德国学者施太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上卷中译本,于1986年1月初版,印数9700册,对于今天来说,这样的书,这样的印数,那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一个出版奇迹。而在当时,买这部书的时候,却还真是费了好大的劲。该书精装,747页,定价5.15元人民币,约合本人收入十分之一,牙咬不下来,书店里的书错过了,心里惦记了好长一段时候,大约有一年多吧,在中国书店的书市上以4元的价格抱回了它。那份高兴的心情,觉得好像是省了一大笔钱。1元钱在当时完全可以买到很好的书。一套大达图书供应社1935年版的《铜版四书集注》上下两册,也就1元钱。1992年由王炳文、王路、燕宏远、李理等翻译的下卷出版,精装811页,印数一下掉到2200册,定价13.80元,这回不敢等了,这回印的少,等没了,也许就找不着了。这期间正好赶上商务印书馆又出版了李幼蒸、徐奕春翻译的法国著名哲学家保罗利科的《哲学主要趋势》中译本,精装746页,印数6200册,定价7.35元人民币。不管看懂看不懂,买下来再说吧。记得80年代-90年代的时候,看过点哲学书的人们,凑在一起,总是喜欢谈论几句萨特、尼采,后来是海德格尔、福柯、德里达,这在那时似乎应该也算是时髦吧。
先说《当代哲学主流》,作者施太格缪勒,译者前言中对他有这样一个简短的介绍,1923年出生于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那太尔斯,1945年、1949年,先后在因斯布鲁克大学获得经济学及哲学博士学位。从1949年起前后在因斯布鲁克、基尔和波恩大学讲授哲学。1958年被任命为慕尼黑大学正教授。其主要的哲学兴趣集中在现代英美分析哲学、逻辑学和科学基础论。除了该书以外,还有著作及论文集多部。前言的后面还附了一份施太格缪勒主要作品名单,数了数有10种之多。对于该书的目标读者,施太格缪勒自己的定位有两个,一个是“让感兴趣的门外汉了解现代最重要的哲学学说”,第二个是“减轻大学生在初步了解现代哲学方面的困难”。就这两个目的而言,《当代哲学主流》应该算是入门书,记得当时买这部书的时候,也是冲了这个去的。满以为有这个书,就能入门了。回来怎么看,怎么找不着门。一些朋友和我一样,到现在都还不愿意再动这书。不懂物理学,对物理学没有兴趣,并不妨碍你读物理学史,不懂化学,对化学没有兴趣,也同样不妨碍你读化学史。那么对哲学若没有兴趣,那你最好不要读哲学书。那么什么是兴趣,我个人的体会就是见了就喜欢,“因为爱,所以爱。”慢慢的见到哲学书,就总是喜欢看上两眼,喜欢了就买回来,几十年下来,也还算是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所爱。后来才发现,像《当代哲学主流》这类的入门书,对于爱书人来说是要经常没事的时候,翻一翻,看一看,时间久了,就会觉得这书原来这么有后经。1987年《存在与时间》刚刚出版中译本的时候,就是陈嘉映的那个本子,在文化宫书市上拼着命的抢到一册,回来后没别的,先看的不是陈译本,而是《当代哲学主流》(上卷)中的第四章“实存主义的本体论:马丁海德格尔”。
保罗利科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读书人的意识中,和萨特等人比起来还是一个很陌生的人物,最起码对于像我这样的读者来说,这个名字似乎还是第一次听说,如果不是《哲学主要趋向》这个书名,也许那时就会错过它。书这个东西,有时候错过了,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再碰它了。《哲学主要趋向》就属于这样的书。幸亏那时没有错过,后来当保罗利科在读书人中间渐渐热起来的时候,尽管这部书,比施太格缪勒还难读,可是当我抚摸它的时候心中就总会涌起一种快感。
保罗利科的书和施太格缪勒的书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是集体的作品,利科只是主编,而后者则是作者的个人著述。利科主编的这书好像比较难于概括,“译者前言”只做了一些简单的说明,《哲学主要趋向》与通常我们见到的哲学史的编撰形式有所不同,或者说根本就大异其趣。常见的哲学史的叙述形式,不是以主要哲学家为框架,就是以哲学流派为框架,而利科主编的这书,却是以哲学问题为架构来组织材料,全书共分六个部分,“人及其知识形式:思维”“人和自然现实”“人和社会现实”“人和语言”“人和行为”“人和人本主义的基础”,在这六个哲学区域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当代西方哲学发展变化趋向的区域分布图。这个分布图并不是单一的哲学分布图,而是哲学与人类社会生活互动的关系图,书中涉及了社会科学中多达10个以上的现代门类,正如译者前言的作者李幼蒸所说:这个特点在“当代国外同类哲学著作中比较罕见”。这部书可以作为研究者的参考,却很难作为当代西方哲学的入门书。如果不从哲学专业的角度的来看的话,这部书还是很有阅读价值的。比如296页的“权力与暴力”,300页的“暴力与论说”,不论你懂不懂哲学,都能看懂个一二。20世纪是如何从哲学的角度看待人类和社会的,这一特点往往比哲学问题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