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市场向国际开放,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中国。外部的压力与内在的危机感全面激活了中国银行机构的市场意识与改制行动,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一夜之间放下架子,牵手国际、本土一流的广告公司,纷纷推出其最新的形象、品牌广告。
虽然国内银行业品牌正飞速发展,但是对品牌研究却相对滞后,有口号无内涵
品牌概念与品牌理论传入中国不过才几十年,但中国传统的品牌意识、品牌实践、品牌活动从不缺乏。正如作者所指出的:“在票号时代,品牌意识、品牌创建活动不仅客观存在,而且其品牌建设成就达到了当时的历史高峰。”我们从近期热映的影片《白银帝国》中就可以窥见一斑。影片中描写的是山西票号“天成元”,它掌控着全国金融,生意鼎盛时拥有中国各地以及俄国、日本及南洋的23个分号,富可敌国。
唐太宗曾说:“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研究票号的信用与品牌,可以更好的论证和指导当代银行业的品牌建设,为当下金融业品牌的建构实践提供参考与启迪。
基于这样的研究思路,作者首先对大量的票号史料进行了严谨分析,他把票号信用与品牌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即萌生与初创、挫折与发展、极盛与衰败。书中明确的指出票号信用与品牌的发展有以下四条基本线索:一是由弱小到强大,二是由乡间到庙堂。三是由东方到西方,四是由传统到现代。
作者对票号110年的历史兴衰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票号信用与品牌研究》第三章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与新式银行的竞争中,票号由于其资本实力的弱小、政治靠山的虚空、信用制度的缺陷等而处于劣势,业务开始趋于下坡,一旦遭遇国内金融市场不稳、银根抽紧乃至乱军劫掠的困境,票号的信用危机与倒闭在所难免。”
作为一本研究信用与品牌的著作,作者自然少不了将票号与西方的银行信用、品牌进行比较,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与票号以信用作为贷款的依据不同,西方银行贷款的条件是以产权作抵押……从基于产权的信用能力看,信用贷款制度下客户与票号的信用力是不对等的,需要依靠道德、人格、民间的信用来维护它微妙的平衡,而一旦票号经营的货币从代用货币日益进入信用货币阶段,信用的扩张能量超出道德、人格的掌控与调节极限,票号品牌的危机就成为在所难免的事情。”通过东西方的比较,更有利于读者深刻的认识票号的优点和缺点,更有利于读者对票号信用特征的把握。
作者将最后的落脚点放在了“票号信用与品牌研究的当代价值”之上。作者以宏远的眼光关注票号历史,用来指导现实。正如作者所说:“票号信用、品牌发展的基本脉络与内在力量,不但在票号的发展史上发生着重大的影响,而且延伸、亘续于从清末到民国、现代乃至当代银行信用与品牌的发展历程中,换句话说,中国银行业的信用建设与品牌发展历程,是一脉相传、有迹可循的。”
这本13万字、开本小巧、装帧素雅的精致小书,对百年票号的信用积累与品牌构筑的历史进行了重新梳理。紧扣时代脉搏,流畅的表达,详实的叙述,使得该书并不限于专业人士阅读,凡是对历史文化,广告传播,品牌战略有兴趣的读者,都可以通过阅读开阔眼界、增长学识。
《票号信用与品牌研究》,赵保富著,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0年4月,20.00元